鸡滑液囊支原体(MS)能引起家禽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滑膜炎、蛋壳顶端异常及生长迟缓等,给全球家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1、病原学 1954年Olson等首次报道鸡传染性滑膜炎,并认为与支原体有关,1964年Olson等将其病原命名为MS,1982年jordan等证明其为一个独立的菌种。 尽管 MS发现较早,但对其研究进展缓慢,对其危害性重视不够。MS革兰氏染色阴性,无细胞壁,姬姆萨染色更利于观察其多形性,呈球状或球杆状等;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但对营养要求苛刻,需提供烟酰胺 腺嘌呤 二核苷 酸,一 般选用改良Frey氏培养基生长良好,37℃培养3~5d,可见圆形、隆起、直径不足1~3mm 的煎蛋状菌落;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但不能发酵乳糖、卫矛醇、水杨苷等糖类。MS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差,耐低温,对高温敏感,PH低于6.5不能存活或抑制生长,但有报道显示,MS培养过程活菌浓度上升伴随着PH的降低,当PH为6.9时浓度达到最高,低于6.9时 MS浓度开始下降,多种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目前,MS只有1个血清型,经DNA-DNA 杂交技术证实,不同菌株间几乎无差异。 Ramirez等根据16S和23S之间的基因间隔区序列将MS分为10个群。 Bencina等通过不同MS株群5′末端的vlhA基因分析,发现了15种基因型(A~J)。 Sun等从中国的地方鸡种中又分离得到不同于以往菌株的K群,并将其细分成 K1~K66个亚群,不同亚群的 MS对禽类具有不同的致病性。不同地区分离株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菌株可能不产生或很少产生临床症状;不同基因型的分离株致病性也存在差异,研究显示,从鸡输卵管和呼吸道分离出的F型和C型菌株对SPF鸡胚致病性最强,而从呼吸道分离的H菌株则无致病作用。 与细菌相比MS基因组较小,但具有极强的抗原变异能力,大小为740~850Kbkb,有700多个基因,G+C含量占碱基总数的28%左右,直径为0.2~0.4μm。 2、流行病学 2.1流行特点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多为慢性,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呈地方性流行。该病能通过水平和垂直2种方式传播,主要经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感染率可达100%,但很少或不能产生关节病变,鸡场卫生条件差,利于 MS的传播,也可经灰尘、羽毛、饲料等传播。MS也可垂直传播,经种蛋传播给子代,感染初期经卵传播率较高。MS具有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鸡和火鸡,此外,从鸽、鸭、鹅、野鸡、鹌鹑、麻雀、金翅雀等体内也分离出 MS,可产生或不产生明显症状,但可能是鸡和火鸡的传染源,兔、大鼠、猪和其他哺乳动物不易感,对人类无影响。不同品种、日龄的鸡均易感,雏鸡易感性高于成年鸡,抵抗力随日龄的增长而加强,国外引进品种或品系较地方品种发病率高。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节,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证明了这一点。然而,Heleili等对阿尔及利亚巴特纳省的肉鸡和蛋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夏季(91.25%)MS感染较冬季(46.69%)更为常见。研究发现,MS感染的发病程度与鸡群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大肠杆菌等密切相关,与上述致病因子混合感染时,诱发的呼吸道症状或全身症状、气囊病变、蛋壳顶端异常比单纯感染更为严重。 2.2 世界范围流行现状 目前,MS感染在大洋洲、南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均有报道。在南非,支原体感染对肉鸡生产、育种及商品蛋鸡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尽管 MS在世界各地感染严重,但MS感染均表现为区域性,很少 出现大规模暴发。 表1部分国家MS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
上一篇:ASF的流行变化和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