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dli建立了质谱法测定AF,其中AFM1的检出限为100pg,并提出对试样进行简单的净化,如蒸干后再溶于甲醇-水(1:2)溶液中,可去除其他污染物的干扰。William等建立了两种质谱法分析农产品和生物体液中的AF,一是经薄层色谱法等净化过程的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质谱分析,检出限为10~50ng/kg;二是高分辨选择离子监测(high resolution selected ion monitoring,HRSIM),可直接进行混合组分的分析,且较EI法灵敏度提高100倍以上。 朱聪英等则直接应用LC-MS法测定了饲料中6种AF(AFB1、AFB2、AFG1、AFG2、AFM1、AFM2)的含量。试样中的AF经84%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后,用正己烷脱脂,过霉菌毒素多功能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至干,用流动相溶解后进行LC-MS/MS测定。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μg/kg,定量限均为0.5μg/kg;标准工作液在0.5~100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标浓度在1.0~100μg/kg,饲料中AF的回收率在66.1%~108%,批内RSD为17.8%,能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5.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化学法是根据免疫学抗原抗体高特异性结合原理,设计并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检测技术。该方法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特异性强、时间短、检测限低等特点,同时又能减少有害试剂的使用,对检测人员的健康起一定保护作用,在AF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应用。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免疫层析法(ICA)、放射免疫法(RIA)、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等,它们均可以进行定量测定。其中由于放射免疫法需要特殊设备和安全保护,其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免疫层析柱、胶体金试纸条及ELISA检测试剂盒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AF快速检测产品;TRFIA在AF检测方面尚属新技术,但TRFIA检测的高灵敏性使其在该领域的发展具备很大的潜力。 AF均属于小分子半抗原,需要与大分子载体蛋白偶联才能作为免疫原或检测抗原诱导AF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目前AFB1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为碳二亚胺法,该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有机相中进行反应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法(DCC),另一种是在水相中进行反应的对乙基-N,N-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法(EDC)。DCC法需要在严格的无水条件下反应,所用的有机溶剂需预先脱水处理,且需要干燥的反应环境,较为繁琐;而EDC法可直接在水相中反应,操作简便。 EDC法制备AFB1人工抗原主要分为AFB1肟化物的制备和AFB1肟与BSA偶联两步反应。 ELISA是免疫分析法中最为常见的。ELISA检测AF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将AFB1牛血清白蛋白涂于微滴定板池上,经初步培养后,加AFB1抗体和游离AFB1,用磷酸-4-硝基苯酯做基质,以碱性磷酸酶-抗兔免疫球蛋白检测第一抗体的结合;二是用竞争法检测样品中的AF。在涂抗体的小孔中,用乙烷萃取AFB1,并与结合了辣根过氧化酶的AFB1混合置室温下10min后,用水洗除未结合的AF共轭物,加底物后在405nm检测。 ELISA灵敏度高,比薄层色谱法的灵敏度可提高近200~500倍,特异性强,荧光物质、色素、结构类似物对结果无干扰,而且回收率高、准确性好、提取方法简单,测定时间只需2h左右,可同时检测近百份样品,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了用ELISA检测AFB1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显示出该方法简便易行、耗时少、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对于大量样品的筛选检测尤为适合。 路戈等用单克隆抗体ELISA与薄层色谱法(TLC)对比检测了粮油样品,TLC检测结果表明,在方法灵敏度下(5ng/g)所检样本中均无AFB1检出。而这些样品按ELISA检测,AFB1检出率为96%,含量在0.05~2.20ng/g。ELISA的检测灵敏度远高于TLC法。一般认为AFB1间接竞争抑制ELISA(IDC-ELISA)定量分析法比传统TLC更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而且具有投入商品化生产及“家用化验”发展的潜力。 刘冬儿用ELISA测定食品中的AFB1,线性范围0.25~5.0ng/mL,检测灵敏度达0.015μg/kg,比TLC提高300~400倍,回收率大于89.2%,精密度大于7.67%。整个测定过程为4h,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检测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