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监测

动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的检测——华支睾吸虫

日期:08-12 作者:曲志娜 赵思俊等- 小 + 大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犬、猫、猪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肝脏肿大,并导致其他病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可引发动物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1 病原学特征

华支睾吸虫是雌雄同体的吸虫。其生活史复杂,按发育顺序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虫八个阶段。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中,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偶尔亦可见于胰腺管内。成虫虫体狭长、扁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状似葵花子仁,体表无棘,呈褐色半透明。成虫大小为(10~25)mm×(3~5)mm,有口、腹两个吸盘,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肠管。生殖器官系雌雄同体,其两个睾丸均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成虫蠕动缓慢,大多吸附于胆管内壁黏膜上。

其虫卵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一种,约为(27~35)μm×(12~20)μm,呈椭圆形,有肩峰,似电灯泡状,壳厚,内有成熟的毛蚴。呈黄褐色,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

成虫寄生于猫、犬及人等宿主的肝脏胆管内,所产虫卵随胆汁到达肠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虫卵如落入池塘和溪沟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吞食后,卵内毛蚴即在螺肠内孵出,毛蚴进入螺的淋巴系统和肝脏,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逸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和淡水虾体内,形成囊蚴。人、猫、犬等由于吞入含有囊蚴的生或半生的鱼虾而遭感染。囊蚴外壳可被胃酸及胰蛋白酶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幼虫脱囊逸出。幼虫沿胆管逆行至肝脏在胆管内寄生,最后在胆管内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囊蚴至成虫成熟排卵需1个月左右,在适宜条件下自虫卵至成虫的全部生活史约需3个月,成虫在犬体内可存活3年6个月以上,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 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主要分布于东亚诸国,如日本、朝鲜和中国等。在我国,除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和宁夏外,其余省份均有发病和流行。广东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省份,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也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发地区,每年4—5月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
  该病的流行与感染源的数量,河流、池塘的分布,粪便污染水源的情况,第一、二中间宿主分布和养殖及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以及与猫、犬、猪的饲养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猫、犬多因食用生鱼类而感染,猪因散养及食用生鱼及内脏等饲料而感染。人多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类而感染,例如进食生的或未经彻底煮熟的鱼片和醉虾等食物,未煮熟的火锅或烧烤食物等。彻底煮熟食物才是预防人感染寄生虫病的最有效方法。
  除饮食传播寄生虫外,口粪途径亦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在该病流行地区,粪便污染水源是导致淡水螺感染率高的重要因素。南方地区将厕所建于鱼塘上或将猪舍建于池塘上,该病虫卵随人、畜粪便进入池内,使螺、鱼受感染,促进了该病流行。厕所建设远离池塘,人畜粪便经处理后再排放,严格遵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和传播。
  3 危害
  人食用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后,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性不强,人体内寄生的虫体少时,轻度感染不表现症状,或只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重度感染时才出现明显症状,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主要危害是患者的肝脏受损,出现肝大、肝区疼痛,由于患者长期带虫,虫体的代谢分泌产物及虫体本身的机械刺激引起对肝胆系统的慢性损害,引起胆管炎、胆结石、阻塞性黄疸、胰腺炎,甚至引发肝胆管肿瘤等,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等临床表现,甚至死亡。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病死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大,甚至肝硬化,极少数患者可患侏儒症。
  卫生部于2001年6月至2004年底进行的蠕虫调查结果显示,华支睾吸虫的人群感染率为2.4%,感染者达1200多万。近几年来,我国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呈下降趋势。

上一篇: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

下一篇:动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的检测——片形吸虫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