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膜炎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炎、流泪、结膜肿胀、角膜混浊呈淡蓝色或灰白色,严重者发生溃疡,形成斑痕或角膜翳,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往往引起失明。20多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病68例,治愈66例,治愈率达97%。 1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于异物刺激,如风沙、灰尘、芒刺、花粉及化学药品进入牛眼内;其次是机械损伤,如鞭打、笼头压迫、摩擦等;另外,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流感、恶性卡他热、传染性结膜炎、吸吮线虫、混睛虫病等疾病也可继发或并发牛角膜炎。 2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常表现为怕光流泪、疼痛、眼睑紧闭、结膜潮红、肿胀等。因损伤部位、病情轻重和有无感染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根据笔者的诊疗经验,该病主要有以下4种临床症状。 (1)浅在性角膜炎。大多数为角膜表层损伤,侧望可见表层上皮脱落并有伤痕。当炎症侵害角膜表层时,角膜表面粗糙,侧望灰白色,混浊、无镜状光泽,有时在眼角膜周围增生出许多毛细血管,呈树枝状出现在角膜表面,形成血管性角膜炎。 (2)深在性角膜炎。角膜表面不粗糙,仍有镜状光泽,混浊部位在角膜的深部,呈点状、小棒状及云雾状,有灰白色、乳白色、黄红色和绿色等不同颜色。角膜周围及边缘血管充血,血管增生,有时虹膜发生粘连。 (3)化脓性角膜炎。初期角膜周围充血、怕光流泪、疼痛剧烈,继而形成脓肿,角膜上出现数目不等的粟粒至碗豆大小的黄色局限性混浊,在混浊的周围生有灰白色晕圈,轻者向外破溃,流出脓液转为溃疡;重者向内穿孔,形成眼前房蓄脓症,往往继发化脓性全眼球炎。 (4)寄生虫性角膜炎。除表现浅在性、深在性和化脓性角膜炎的共同症状外,病牛主要表现极度不安,摇头甩尾,不断用后蹄擦眼或常在墙上擦眼,仔细检查眼睛,可发现吸吮线虫或混睛虫。当炎症症状消失转为慢性经过时,角膜表面仅有白斑或色素斑,呈点状、线状或烟雾状,混浊程度不同,通常称为角膜翳。角膜翳俗称白朦眼,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时导致患眼失明。 3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及眼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为牛角膜炎。 4治疗 该病治疗原则是及时除去病因,消除炎症,促进混浊吸收和消散,防止虹膜粘连。 (1)西药治疗。①清洗患眼:用2%~3%硼酸、0.01%新洁尔灭或0.1%雷夫奴尔等彻底清洗患眼,清除异物和分泌物。当分泌物过多时可用1%~2%明矾或1%硫酸铜溶液洗眼。②杀虫或除虫:吸吮线虫可用1%~2%敌百虫溶液洗眼杀虫;混睛虫病主要采取手术疗法除去虫体。③消炎和消散混浊:消炎可用醋酸可的松或青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眼药水点眼,3~4次/d。为加速消散混浊,可于眼睑皮下注射自家血2~3mL,也可在眼球结膜下注射氢化可的松与1%盐酸普鲁卡因等量混合液,隔天1次,连用2~4d,或者向眼内吹入拨云散眼药,2~3次/d。④防止虹膜粘连:当继发虹膜炎时,可用1%~2%硫酸阿托品点眼,2~3次/d。为了防止虹膜粘连,待瞳孔散大后,可改用0.5%硫酸阿托品点眼,直至痊愈。 (2)中药治疗。若有寄生虫性角膜炎必须先杀虫或除虫,后再按如下治疗。①病初可内服决明散:石决明50g、草决明40g、龙胆草30g、栀子30g、大黄30g、蝉蜕30g、黄芩30g、白药子30g、菊花40g,研末,开水冲调,每天1副,早晚各1次,连服3d。②中后期若出现角膜翳时,可内服退翳散:菊花40g、龙胆草40g、川连50g、防风25g、木贼30g、蝉蜕30g、苍术25g、甘草25g、青葙子30g、木通40g、草决明30g、旋覆花25g、龙衣20g、大黄50g,水煎取汁,每天1副,早晚各1次,连服3d。 5体会 (1)治疗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时首先要除去病因、消除眼内异物。若病初就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十分显著,治愈率很高。 (2)寄生虫性角膜炎,必须先用1%~2%敌百虫点眼杀虫或采用手术除虫,再用上述疗法进行治疗,可消除病因,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3)经常消毒圈舍,及时清除粪便,在夏秋季节做好灭蝇工作,并定期用1%~2%敌百虫点眼,进行预防性驱虫,可有效预防寄生虫性角膜炎的发生和传播。 (4)加强患牛护理,重症者要加挂眼绷带,并将患畜栓在暗处,防止光线刺激。 |
上一篇:牛间质性肺气肿的防治
下一篇:牛气喘病的症状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