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笼养肉鸡后期普遍存在采食量偏低现象,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会影响后期增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为了避免“锤子与钉子现象”,我从四个不同视角来解析造成采食量偏低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视角一:现场管理者 作为现场管理者,我们熟知养殖设备系统,明其利弊,对鸡舍的内部环境构造情况了如指掌。下面我就对于夏季后期采食量偏低的原因进行解析。 首先,夏季后期采食量低是因为外界温度偏高,鸡舍内温度难以调到适温,鸡群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会出现鸡群饮水增加,采食量下降现象。热应激会对机体造成损伤。热应激指数越大,损伤越大。热应激指数155是临界值,150或更低时鸡受到的热应激相对小,当热应激指数达到160-165之间开始出现死亡,(热应激指数=相对湿度(RH%)+华氏温度(OF),华氏度=32+摄氏度x1.8),例如:在舍内湿度为70%时,温度达到33℃鸡群就已经开始出现死亡。鸡群采食以后还会产热,温度会额外增加,鸡本身自我保护,所以降低采食。 其次,后期采食量低和通风有关系,风速小或者有通风死角,风冷效应降低,造成整体或局部体感温度偏高。例如我们夏天打开风扇,周围温度没有下降,但是我们感觉凉快了,这就是通过风冷效应达到降低体感温度。无风情况下,湿度50%,体感温度比舍温高1℃,湿度增加10%,体感温度增加1℃。风速2米/秒时,湿度同为50%,体感温度比舍温低6-7℃。足见风速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很大。如排风量不足,后期饲料能量较高,高密度环境下,机体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释放出去,导致热量滞留,造成采食量下降。 解决方案:其实管理者认为主要还是围绕如何给鸡提供一个舒适的体感温度为核心。围绕,增加排风量,增加风速,合理应用水帘,前期温度适当高些,让鸡从小适应,增加耐热性能,前期通风不能超量,后期通风不能保守。 视角二:营养者 营养者,更多关注是饲料本身,肉鸡后期饲料一般是颗粒料或者粉料两种。肉鸡后期饲料特点是能量多,蛋白低。影响鸡采食的营养因素很多,其中颗粒硬度,制粒大小影响较大。硬度越大鸡采食量越低,制粒大相对采食量高。饲料经过绞龙多次传运会把颗粒变小,为了降低颗粒变小程度,饲料硬度需要适当增加,随着颗粒硬度增加会降低肉鸡采食,因此,饲料硬度和颗粒大小需要合理匹配。后期颗粒料的粒径比在1:1.5-2.5之间,后期肉鸡同样营养成分情况下,颗粒料比粉料的采食量高。 解决方案:饲料硬度和颗粒大小需要合理匹配。后期饲料的粒径比降低,可有效减少饲料破碎。减少运输中饲料通过绞龙的周转次数,笼养可以选择用巷车加料,减少一次绞龙对饲料的可有效减少饲料破碎。 视角三:兽医 兽医,关注点为疾病防治和抗体效价监测方面。后期肉鸡生长速度过快,后期某一时间处于抗体效价低阶段,如有细菌或病毒入侵,很容易发病,因此后期是疾病的高发期。 夏季后期肉鸡饮水量大,容易出现肠道问题。经常会用到水帘,因此鸡又容易着凉,鸡只容易出现呼吸道问题。肠道和呼吸道问题,都会影响鸡的采食量。除了以上疾病问题外,夏季肉鸡后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热应激,同样影响后期的采食。 解决方案:合理优化免疫程序,监测抗体效价,随时掌握抗体效价走势。药物程序合理安排,在免疫空白期和疾病高发阶段,用药物来弥补,可选用黄芪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力。 视角四:鸡 首先了解鸡的习性:鸡采食方式是啄食,速度快进食,因此喜欢吃相对大些的颗粒。 其次,鸡的生理特点:体温在40.9-41.9之间,每分钟心跳160-170次,汗腺不发达。温度高以后会加快其心跳,出现热应激死亡现象。鸡虽然肠道短,但其消化能力很强,因为具有天然的粉碎机器--肌胃,以及其肠道具有逆蠕动功能。肠道内不同位置的PH值和菌群种类也不同,夏季高温,通过饮水排泄带走热量。大量饮水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逆向蠕动功能降低,消化能力下降,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 夏季白天鸡舍实际温度一般会比目标温度高,部分热量会蓄积在鸡体内,再加上鸡后期采食量大,多种因素造成体内热能过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容易造成笼养肉鸡后期的密度普遍偏大。这样机体散热难度增加。机体为了自我保护,就会减少采食。后期鸡体重大,鸡不爱动,采食欲望下降。 解决方案:合理降低的密度,一天最热时间段(一般为12点-15点之间)禁食,来减少热量产生。夜间低温补偿代谢白天剩余热量。把温度降到低于目标温度0.5-0.9℃。夜间缩短熄灯时间,提供相对大的颗粒料,促进鸡群采食。
|
上一篇:肉鸡前20天的饲养细节管理
下一篇:雏鸡管理的5大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