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在猪场设计中常用的几种通风模式的优缺点,分析了猪舍通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并提出了靶向通风系统在猪舍特别是楼房猪舍通风中的应用。提出靶向通风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楼房猪舍中存在的空滤和除臭两个问题。 一、猪舍通风的目的 猪舍通风是伴随着养猪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而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的散户敞开式养殖,到今天的高密度封闭式养殖,通风越来越重要。猪舍通风和人员密集场合通风一样,都关系到生命体的呼吸健康。所以猪舍通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的生产水平,影响到猪场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简单来说,猪舍通风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通过有组织的通风,给密集猪群提供一个均匀、舒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以及足够的氧气。通过通风排气降低猪舍氨气、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猪的舒适度,提高采食量、提高母猪发情率、提高公猪精液质量。由于猪的高密度性,所以通风的关键在于解决猪舍各个地方环境均匀性、温度稳定性。均匀性就是不能有死角,确保每一头猪都有足够的新鲜空气,确保猪舍每个角落不能氨气超标,二氧化碳超标。温度稳定性,就是不能忽高忽低,夏季温度要降下来,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6度,体感温度不能超过22度,冬季环境温度要维持在20度以上(妊娠母猪和育肥)。可以说猪场设计,通风设计好了,这个猪场就成功了一半。 二、夏季降温措施 从集中化养殖开始,猪舍通风就伴随着猪舍降温的发展而前行的。只要是集约化养殖就要进行通风设计,而通风设计关键就是夏季降温,冬季均匀。通过夏季让环境温度降低,使得猪生活的舒服从而提高料肉比,提高精液质量。对通风方案的研究和探索,多年来养殖人员、设计者一直没有停止过。由于养殖业属于利润比较薄,资本比较重的行业,所以投资成本对养殖投资者影响非常严重。既要考虑初次投资成本又要考虑后期运行成本。目前猪舍常用的降温措施有水帘降温、风冷、滴水降温、制冷空调、空气能、地热能等。而水帘与风冷的结合是所有夏季降温措施中性价比最高,最实惠的方案。这种方案来的最简单,运行成本最低。根据资料显示,150厚的水帘,在干球温度35度左右,相对湿度在42%左右,降温幅度可以达到10度左右。而在猪肢体上产生1米每秒的风速,环境温度30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55%左右,猪的体感温度相当于25度。可以看出降温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装机功率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水帘降温是通过水蒸发吸热完成,所以这一方案受环境湿度的影响比特别大。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湿度越大,降温效果越差。而中国夏天南方大部分地区湿度比较大,所以这一降温措施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常用几种通风模式 目前集约化养殖常用的几种通风模式有如下几种: 1、普通纵向通风也称为隧道通风或者管道通风。这种通风模式的优点是在所有通风模式中风路最简单,原理最易懂。目前在养殖通风模式中占比最大的。从我国进入集约化养殖以来,几乎所有的猪场都在使用这种通风模式。但是随着我国养殖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对养殖成本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通风模式的缺点也慢慢显示出来。首先是由于该通风模式只是采用了水帘+风的通风模式,在夏季高温高湿地区降温幅度有限,而且猪舍内纵向水平通风,大部分的风都从猪栏以上流走,猪真正得到的有效风很少,风冷效应没有得到体现。由于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当猪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持续的热应激可使猪的采食量降低6%~21%或更多,日增重减少。母猪则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奶水品质和数量下降,最终引起产房仔猪拉稀和生长缓慢,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公猪交配欲减弱,精液品质降低,这些都造成了夏季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其次就是冬季通风舍内环境很不均匀,而且通风量与猪舍保暖或者说取暖直接冲突。在冬天,我们既要保持猪舍温度在20度左右,让猪最舒适,达到最高料肉比。又要确保猪舍有足够的氧气含量,足够低的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所以就要做好通风又要做好取暖。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冬季最大的热损失就是通风换气,在北方,由于通风造成的热损失占整体能耗的比例可达到80%以上。尤其在北方,这个效果很明显。很多养殖人员为了降低成本,不舍得将取暖锅炉全开,为了保持猪舍内温度,只能关门关窗保暖,造成猪舍内环境质量特差。特别是靠近风机的那一半猪舍,普遍的氨超标,二氧化碳超标等。所以造成一到冬季猪得病几率增加,很大的原因就是猪舍内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超标引起来的。 |
上一篇:大棚养猪场建设方案
下一篇:复杂地形猪场规划设计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