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隔离消毒 将发病猪群隔离,指定专人进行治疗和饲养,对症状严重的猪和无饲养价值的病猪立即淘汰。同时对空出猪舍严格消毒,首先彻底清除猪舍内垃圾、清理料槽内的残料,然后对猪栏地面、床面、料槽等用水浸泡,再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洗刷,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用火焰喷灯喷射猪圈、墙壁、食槽及用具等进行消毒,或用聚维酮碘、戊二醛等消毒剂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3~5 d。带猪消毒可考虑使用0.1%的过氧乙酸或0.05%的百毒杀等进行喷雾消毒,1次/d,连续5~7 d。 5.3 饲养管理 猪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仔猪断奶后大小分群,分栏饲养,禁止混养。做好猪瘟(CSF)、猪蓝耳病(PRRS)、猪伪狂犬(PR)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坚持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全场定期消毒。实行环境控制,保证猪群生活在温暖干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及干净舒适的环境中。禁止饲喂霉变饲料,严格控制霉菌毒素超标,确保饲料原料质量。提倡饲料中添加益生素(菌),以减少有害病原菌的危害。 5.4 药物防治 对发病猪采取对症治疗。由于PCV2发病后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使用一些如干扰素、黄芪多糖、地米、维生素C等辅助疗法,对于副猪嗜血杆菌治疗,头孢类药物较为敏感。头孢噻呋注射液5 mg/kg+鱼腥草8 mL+氨基比林8 mL,肌肉注射,1次/d,连用5 d;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0.1 mL/kg,肌肉注射,1次/d,连用5 d,疫情期间,建议仔猪施行三针保健,即3、7和21 d分别肌注0.25、0.25和0.50 mL,稳定后可减少保健次数。药物治疗时适度加大剂量,必要时缩短用药时间间隔,强化治疗效果,但如用替米考星注射液等药时应控制好剂量,以免中毒加速死亡。饲料投药,每吨料用药量,选择方案:①10%氟苯尼考1 000 g+20%替米考星1 500 g+50%卡巴匹林钙500 g+黄芪多糖1 000 g;②50%泰乐菌素500 g+10%氟苯尼考1 000 g;③20%替米考星1 500 g+10%强力霉素1 000 g;④10%氟苯尼考1 000 g+麻杏石甘散1 000 g,连用5~7 d。 饮水给药,每吨水的用药量,10%氟苯尼考500 g+电解质多维500 g+板青颗粒1 000 g,连用5~7 d。或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葡萄糖混饮2 周。对病重的猪群,用水溶性黄金组合,即万特肺灵300 g+绿益态500 g+附优特乐500 g对水1 t,连续饮用7 d。 5.5 疫苗接种 该场疫情是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因此在加强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增加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和仔猪圆环疫苗的接种,并调整如下:母猪在产前35 d免疫副猪嗜血杆菌病三价灭活疫苗,2 mL/头;产前30 d免疫猪圆环病毒2型杆状病毒灭活疫苗(cp08株),1 mL/头;仔猪在14 d同时免疫猪圆环病毒2型杆状病毒灭活疫苗(1 mL/头)和副猪嗜血杆菌病三价灭活疫苗(2 mL/头),分别两侧接种,间隔4周,仔猪再加强1次副猪嗜血杆菌病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 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续跟踪,猪场生产恢复正常。 6 小结与讨论 猪圆环病毒感染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保育阶段最常见的2种疾病,其暴发流行均与不良应激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保育猪舍温度、空气质量、猪群密度以及环境卫生等有关。经调查,该场拥有450头基础母猪群,是一个以销售仔猪为主的中型猪场,由于市场原因,仔猪滞销,密度过大,加上成本问题,该场仔猪未使用猪圆环病毒疫苗和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接种。另外该场保育舍设施老旧,防寒措施不到位,保温效果差。9月下旬,养殖场所在地突现寒潮,并刮起4~6级大风,由于气温突变,低温寒冷空气从破损的窗户大量侵入,导致保育仔猪因寒冷应激,许多仔猪又出现发烧、精神萎靡及呼吸困难等症状。10月上旬,皮肤上有散在紫色圆斑疑似圆环病毒感染的病例逐渐增多,疫情进一步扩大,并造成较多仔猪死亡。分析认为,本次疫情中,不良应激是诱因,猪圆环病毒感染是帮凶,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则是造成仔猪死亡的直接原因。 笔者长期从事猪场的技术服务,发现猪场保育猪群中问题最多,其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造成的损失最大,中小规模猪场尤其突出,根本原因是各种不良应激所引起的。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尤其应重视并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对猪群健康造成的危害,除此之外,疫苗的免疫接种也是一个防控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手段,应根据该场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总之只有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并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
上一篇:夏季母猪子宫炎的防控
下一篇:猪痢疾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