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 共创畜禽种业“中国芯”

日期:06-10 作者:王眉宇 张林萍- 小 + 大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动物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也是畜禽养殖大国,生猪、蛋鸡等养殖量占世界首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秦玉昌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首届国际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上介绍,据专家测算,生猪种源自给率约90%,奶牛约20%,肉牛约70%,肉羊约90%,蛋鸡约67%,白羽肉鸡祖代100%依赖进口。畜牧发展,良种先行。要正视我国部分畜禽种源存在的短板,尽管任重道远,更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一、问题导向 顶层规划
今年起,中央财政新安排专项经费,稳定支持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优先支持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提升基础设施装备水平。    
“我国部分畜种的核心种源依赖进口,在进口品种国产化进程中,我们的育种能力、种畜禽性能与国外仍存在差距。”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秦玉昌提到,一是我国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白羽肉鸡还没有自己的品种,我国能繁母猪年均提供育肥猪数量比发达国家低30%左右,奶牛水平也只有国际水平的80%;二是畜禽育种基础还有待夯实,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小、性状少,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还不太高,我国种猪生产性能平均测定比例仅为发达国家1/4左右;三是育种体系有待完善,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实质性的联合育种推进比较缓慢;四是企业主体还有待强化,畜禽企业总体实力弱,竞争力不强。
面对畜禽种源短板,国家一直以来予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都明确提出,要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同时,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加快,对稳定的优质畜禽种源供给需求愈加迫切。人民群众对“有肉吃,吃好肉,还要吃得多样”的新需求日益增长。另外,制定实施中长期的动物育种战略规划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如丹麦政府主导组织实施国家生猪育种计划已长达百年之久,美国通过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50年时间将单产提高了近两倍。基于以上背景,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2021~2035年)》,即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版。
“今年起,中央财政新安排专项经费,稳定支持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优先支持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提升基础设施装备水平。各地也要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用地。”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副处长陶伟国说。
二、科企融合 共建共享
现代种业企业发展必须走联合育种之路,一要横向联合,二要纵向联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作为畜牧科研国家队,将继续发挥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引领带动和协同创新的优势,大力开展‘卡脖子’技术科研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秦玉昌表示,一是将加快推进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力争今年实现白羽肉鸡品种从0到1的突破;育成肉牛新品种,破解肉牛核心种质资源主要依赖从进口的局面;积极开展优质黄羽肉鸡、地方黑猪、地方黄牛等以风味物质含量为育种目标的特色新品种培育。二是加快推进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争取建成全球保存畜禽种质资源总量最多、品种最全、体系最完整、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打造畜禽种质资源战略保存的“全球库”,成为世界领先的资源创新中心。三是加快建设和布局畜禽种业创新基地,全面提升畜禽种业基地条件能力,支撑我国畜禽种源自主创新。四是加强科企融合,开展联合育种。围绕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创新育种组织方式,加强科企融合,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多方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建立院企现代化育种平台,加速育种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核心种源新品种培育,实现高效扩繁、市场推广、产业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
“企业主动育种之时,也是我国育种成功之日。”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猪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王立贤说,“育种的目标应该是考虑经济重要性,而不是选择遗传上容易改良的性状。”对于育种的价值定位,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认为,育种要为猪肉生产链各成员创造更多价值,以终端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开展育种和养猪生产业务。牧原目前的育种进程是从关注瘦肉率领域到关注“安全+品质”,再到产仔数,最后到全价值领域。

上一篇:牧原集团8大种猪育种公司抢滩800亿市场

下一篇:公猪采精管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