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非瘟弱毒如何早发现、早控制?精准剔除大有门道!

日期:05-24 作者:王之娴- 小 + 大

刘艳书:第一,要正确理性对待猪价,暴利时代是不可能持久的,目前这个猪价是合理正常的;第二,我认为安全和成本是倒三角的关系,失去了安全,其它成本投入都是徒劳的,所以在生物安全上我们是有明确的预算的;第三,养猪企业一定要有正确的成本意识,不是行情低了就不投了,而是要合理、高性价比的投入。

唐堇芾:生物安全是日常的工作,降低成本是猪场的未来。当前生物安全投入的成本非常高,我们会考虑选择优质但是成本低的消毒剂品类,比如氯制剂。另外我们对物资进出频率进行了严格规定,比如兽药疫苗半个月进1次,食材5天进1次。减少物资进出频率就可以减少采样频率。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整体成本比以前有明显降低。

3. 随着时间推移,非洲猪瘟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请问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在生物安全上是否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仇华吉:我国的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养猪产业从认识、理念、硬件、软件上都有相应提升。同时非洲猪瘟病毒本身也在变化,毒株趋于复杂化,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净化或根除非洲猪瘟是很难的,常态化成为现实。在应对措施上,第一,非洲猪瘟防控需要依靠生物安全,同时还要有系统化思维,不能单纯依赖阻断,而要把养猪的各个环节都纳入防控体系中,基于生物安全的综合防控是比较合理、可行的做法;第二,我们理解的生物安全需要科学、精准,要基于事实而不是想象,基于科学而不是迷信,不能流于形式化、程序化。大的养猪企业要做减法(当然不是什么都减),要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关键的风险点上,比如病死猪、粪污、引猪、售猪、饮水、高风险人员等要优先、重点、有效防范,而饲料、兽药、生物制品、媒介生物、一般物资等属于中低风险,可以不纳入第一方阵。

王科文:变化是多方面的。首先,田间流行株有增加的发展趋势,现在弱毒流行表现出现一些“看不懂”的亚临床表现,以及一些可能的潜伏感染;第二,出现和以前不同的排毒规律,以前测得准,现在可能间歇性排毒导致测不准。排毒规律变化对诊断带来了困难,临床上可能看到疑似猪,但是检测不到;第三,出现弱毒后,比较担心它将来会跟蓝耳病一样分布广泛。期盼采取区域性的行动和净化措施,建议猪场引种延长隔离期,并且要检测非瘟抗体。

吴正宏:变化主要是非瘟潜伏期时间变长了,临床表现不典型了。还是要按照原来的防控思路来,早发现、早检测,尽量定点检测,检测点分布更多更广,要舍得淘汰和生物安全投入。另外,采用联合免疫程序,减少免疫次数,减少接触感染风险。

4. 5月1日起正式施行五大区分区防控的政策。中南区作为分区防控的早期试点,执行情况如何?能否分享分区防控对整体区域大环境生物安全的提升有怎样的帮助?

刘艳书:方向是对的,对未来生物安全和整个疫病控制是有很大作用的,目前还是试行交流阶段。分区防控后行业之间技术、疫情等信息交流更顺畅。

5. 江西的养猪布局在非洲猪瘟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您作为江西本土的企业代表,认为哪些改变是比较深刻的?在其中获得了哪些经验?

唐堇芾:小散复养进度还是比较慢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的猪场还没有复苏起来,除了规模企业外,饲料、兽药动保从业人员做的猪场比较多。最大的经验就是生物安全的执行落地还是人的问题,要考虑怎么把人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6. 非瘟弱毒株的出现对精准剔除带来的新的困难,请问目前来看在精准剔除上是否有新的办法?

仇华吉:对于弱毒株,要一分为二地看。弱毒的毒力没那么强,猪场一方面不要使用“弱毒疫苗”、避免引入带毒猪;另一方面,万一弱毒进入猪场,也要认识到其发病是有条件的,在保护猪上要多做点文章。

首先,通过早期细心观察,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不太明显的症状,比如减料、精神沉郁、体温异常,及时甄别和“拔牙”是可以做到的;其次,弱毒进入猪场后也是可以酌情拔牙、清场或带毒生产的。假如弱毒在种猪中形成大面积流行,的确需要清场,但在育肥猪群还是可以继续饲养的,前提就是做好环控、充裕营养、精细化管理。这种情况我们其实在蓝耳病上经历过。非洲猪瘟弱毒株与猪蓝耳病野毒株有某种相似之处,即可以形成所谓的“阳性稳定”,就是因为一方面弱毒株有致病性,另一方面其致病力有限,扛过了感染早期就可以形成耐过的结局。在减少应激的基础上这种带毒是可以稳定生产的,但如果饲养管理条件很差,发病就在所难免。

上一篇:仇华吉:非瘟防控的痛点与应对之道

下一篇:价值链调查分析技术及在疫病防控中的应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