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种猪利用年限与影响因素

日期:05-10 作者:李克斌- 小 + 大

种猪是养猪业的核心成员,种猪的利用年限是养猪业利润的源泉。时下,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严重,“只要能生存下来,就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已是行业内的普遍共识,然而,在现有疫情威胁下,引种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风险,于是延长种猪的利用年限,进一步发挥种猪的潜在产能,是目前养猪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分析影响种猪利用年限有关的因素,有助于我们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较好地维持种猪群的繁殖寿命,适时调整、改善种猪群的生产,使其产生更大的利润。
一、种猪利用年限
1、 种猪利用年限的计算
种猪场应建立种猪淘汰制度。制定种猪淘汰制度,应确定种猪群的平均利用年限。利用年限可用去除率、淘汰率、更新率、后备母猪所占比例、存栏母猪的平均胎次、母猪淘汰时的平均胎次、群体中每天断奶仔猪数、仔猪的平均断奶天数或产每头仔猪所需天数等指标反映出来。
去除率包含所有类型的去除,包括淘汰、自然死亡和安乐死。去除率用猪群一年内被淘汰的猪的数量除以平均存栏量,乘以100来表示。去除率和死亡率应分别分析,安乐死的猪只数量也应与自然死亡率区别开。据报道,母猪的年去除率一般为35%—55%。大多数猪场的去除率偏高。推荐的去除率范围是39%—40%,其中淘汰数占35%—36%,死亡数占3%—5%。猪群规模、育种方式、品种和平均存栏量等因素都影响去除率,因此,猪场不同,去除率也不同。良种繁育场都应该提高去除率,以优化猪的遗传性能,提供遗传缺陷少的猪。另外,在对种猪实施淘汰时,还应考虑市场行情走势和经济状况。
后备母猪在繁殖周期内分不同批次补充到猪群内,存栏量可能仅指成年母猪;也可能既包括成年母猪,又包括后备母猪。因此,在比较不同母猪群的去除率时,应考虑到母猪平均存栏量的统计内容可能互不相同,因此,建议年去除率仅统计被淘汰的性成熟母猪数量。
猪群的利用年限也可以用更新率来评估。更新率是指用新增添猪的数量除以平均存栏量,然后乘以100来表示。存栏量恒定,去除率和更新率应相近。
淘汰时猪群的平均胎次反映了母猪在猪群内的平均饲养时间,由于平均胎次常受极值的影响,所以研究被淘汰母猪的胎次分布很有意义。对大多数种猪来说,预期繁殖寿命并不很高。研究报道,猪群的平均淘汰胎次是2—5.6胎,个别猪群为2—8胎。有些母猪早期就被淘汰了,因此自然寿命可能介于12—15岁。
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在淘汰总量中所占比例较高。研究报道,4胎次以前被淘汰的母猪占淘汰总量的50%—69%。7胎次及以上的母猪被淘汰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不同胎次的母猪被淘汰的具体原因也不同。初产母猪多因繁殖障碍和运动障碍被淘汰,而高胎次母猪多因生产性能低下和老龄化被淘汰。
2、 种猪淘汰程序的制定
在种猪生产中,实施有效的淘汰措施是猪群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淘汰程序时应根据种猪的平均利用年限、死淘原因、与淘汰相关的空怀天数、繁殖寿命和影响利用年限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决策。种猪利用年限的减少会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以及动物福利问题。淘汰率偏高会导致母猪群年轻化,青年母猪的生产能力降低、非生产天数增多,其后代死亡率增高,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同时淘汰率偏高需要补充较多的后备母猪,这就增加了疾病风险,提高了生产成本。如果猪群淘汰率偏低,将导致母猪群老化,易感染某些疾病,繁殖水平也随之下降。反之,如果后备母猪补充不足,将导致猪群比例失调,影响猪群的繁殖效率,破坏正常的生产秩序。
3、理想的胎次分布
猪群理想的胎次分布结构是商品猪养殖的重要保障,可避免大规模地更换后备母猪。要提供统一的猪群标准胎次分布很困难,不同猪场猪群的最佳胎次分布情况不同,这与品种、更新费用、设备和管理技术水平不同等因素密切相关。种猪群理想的胎次结构是在母猪淘汰前可提供更多的胎次。种猪群中母猪的分布和不同年龄猪的比例为线性函数关系。最佳的猪群胎次分布是,90%的后备母猪能成功转为初产母猪,90%的初产母猪能成功转为2胎次母猪。
二、影响种猪利用年限的因素
1、 母猪的淘汰
母猪不能满足繁殖需要时就被淘汰,分析淘汰原因有助于我们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项研究揭示了母猪淘汰的普遍规律:其中繁殖障碍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年龄老化、繁殖性能低下、运动障碍、死亡和泌乳问题、猪舍环境及管理等因素。淘汰措施因时间、地域、群体和胎次不同而出现差异。

上一篇:专家谈畜禽种业热点话题

下一篇:保护“土猪芯片”刻不容缓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