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蹄疫 1.1 口蹄疫的基本概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传染性的疫病,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口蹄疫是家畜疫病中传染性最强的一种,其典型病例的特征为在蹄部、口腔粘膜部位以及雌性动物乳房上有水泡发生。除此之外,口蹄疫可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从温和型到严重型,对某些种类的动物,如非洲水牛感染可能出现亚临床症状。患病动物还会出现发热、跛行等症状,恶性口蹄疫还会导致病畜心脏麻痹并迅速死亡。 1.2 口蹄疫的公共卫生意义 口蹄疫病毒在2006 年1月11 日已经列入我国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所以,在防控口蹄疫时,要注意个人的防护工作,即使几率不大,也要预防病毒传入人体。 1.3 口蹄疫的诊断 口蹄疫的诊断应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学诊断及病理学诊断多个方面来进行。其中病理变化主要看其消化道有无水疱、溃疡;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等。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间接夹心ELISA、RT-PCR、反向间接血凝及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血清学诊断可以选择中和实验、LPBE、非结构蛋白ELISA、IHA 实验、抗体检测等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口蹄疫在临床上发病具有交替感染、持续带毒、再感染等特点,所以应该进一步结合疫苗的免疫效果指标,作出准确诊断。 1.4 口蹄疫的防控策略 对于口蹄疫的防控,在英美等国家主要采取扑杀措施,我国则采取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区域控制、无疫区的建设等措施。2012 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要求全球各成员国推行口蹄疫逐步控制路径,分为六个阶段,目前我国处在第三阶段,所以防控口蹄疫,我们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1.5 发生口蹄疫时的强制性措施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以及一类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陆生动物疫病时,应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不得对发病动物采取治疗措施。兽药产品的质量标准、规程、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标注对一类动物疫病具有治疗的功效。 2 口蹄疫流行近况 在当前形势下,口蹄疫仍然是一种世界性动物疫病,主要在非洲、中东、亚洲以及南美洲局部区域流行。在我国,从2005 年截至2020 年12 月份,我国共通报口蹄疫疫情170 余起,并且近期口蹄疫临床发病出现新特点:口蹄疫的发生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因此口蹄疫必须常年免疫,并且,在舍饲条件下由于密集饲养会比传统饲养更易感,猪心肌炎发病率、死亡率也明显增高。 3 口蹄疫风险因素 3.1 防控非洲猪瘟轻视口蹄疫免疫 减少免疫频次是非洲猪瘟的防控手段,一些养殖户为了防控非洲猪瘟少打了很多疫苗,甚至包括口蹄疫疫苗。而口蹄疫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在潮湿的低温天气,病毒气溶胶能随风移动50 ~ 100km,据英国资料报道最快可达260km。所以空气传播在口蹄疫的流行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极强,免疫后的再次接触病毒后也能形成持续感染,感染的动物持续带毒、排毒,病毒可在体内存活数月、数年或终生,并在群体中能世代传递。 3.2 流行毒株复杂多变 口蹄疫流行毒株复杂多变,有7 个血清型,且各型之间均无交叉免疫性,型内各毒株之间有明显的抗原差异。所以防治口蹄疫等于防治7 种病或多种病,免疫用的疫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相匹配,否则免疫效果不好或无效果。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变异毒株的毒力、抗原性、宿主噬性。 |
上一篇:曲向阳:防非!管好母猪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