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哺乳期饲养管理策略 3.1 营养调控 哺乳期在生产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制约着断奶窝重、发情-配种间隔及后续胎次的产能。三元母猪抗氧化应激能力差,在饲粮中添加抗应激物质和改善动物福利(移入产床前用温水将母猪全身洗刷干净)有利于减少分娩时的应激,提高母猪采食量的同时改善初乳质量。哺乳期背膘厚应控制在20~22 mm,断奶时背膘损失小于3mm。饲料中补充酵母和膳食纤维,添加优质油脂和动物蛋白,或使用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提高母猪采食量和断奶窝重,减少背膘损失和断奶-配种间隔,避免三元母猪二胎综合征发生。 分娩当天饲喂红糖200~250g+盐30g+麸皮300~500g+水5kg,产后第1天喂料0.75kg,产后第2天喂料1.50kg,第3天开始按0.75kg/d的饲喂量逐日递增,至产后第7天实现完全自由采食,采用每天分5~6次投料,尤其是晚间投料2次可以提高采食量,特别是舍温高于28℃时。 饮水量与采食量呈正相关,随着泌乳量增加,饮水量与采食量的相关性增强。饮水量不足会降低乳腺的泌乳功能,因此,应供应充足、清洁、适温的饮水。 3.2 炎症控制 三元母猪的产道狭窄,产程长,易出现难产,导致产道感染,降低仔猪出生后的活力。因此,要保持分娩舍的安静,温度保持在 20℃~23℃,湿度保持在55%~70%,减少各种应激发生,及时、正确处理难产,避免引发子宫内膜炎。便秘与难产呈正相关,使用优质生物发酵饲料或优质动物微生态制剂可有效减少便秘发生。 分娩前使用0.1%高锰酸钾温水擦洗母猪乳房及后躯,起到消毒、按摩作用,同时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分娩后7d内,适当使用干粉消毒剂,既能起到消毒作用,还能祛氨除臭,减少应激,而且不会提高猪舍湿度。母猪分娩结束后体能消耗大、宫缩能力相应减弱,子宫内残留的胎衣碎片、血液及组织渗出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易发生三联症。建议在分娩过程中及胎衣排出后输液(缩宫素,恩诺沙星或林可霉素+氟尼辛葡甲胺),以补充体能损耗,减少疼痛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促进子宫内异物的尽快排出。 3.3 强化护理 由于三元母猪产仔数少,头胎母猪的奶头容易被空置,通过人为干预把仔猪转移到空闲的乳头上,确保有效乳头全部有仔猪吮乳和刺激,以促使初产母猪乳腺良好发育,保持其后一生的泌乳力。三元母猪的乳汁相对较少,母性不太强,需要加强对仔猪的护理,人工辅助吃好初乳,补充液体奶。避免各种应激,尤其是热应激。热应激会大幅度降低三元母猪采食量,从而减少泌乳量,使断奶仔猪数减少,母猪发情间隔延长,甚至断奶后不再发情。 三元母猪头胎断奶正常再发情率低于二元母猪,需要减少母猪失重,保持合理的断奶膘情。断奶后饲喂高能饲料(继续饲喂哺乳母猪料),每天饲喂150~200 g葡萄糖,断奶当天注射 VE针或在饲料中添加VE,以缩短断奶发情间隔,提升二胎繁殖效率。淘汰产仔数低、产后炎症严重、发情差、母性差的母猪。 4 小结与讨论 杜长大三元母猪作为种用,其培育方法、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很多,积累的数据也不够充分。从现有的研究和一些猪场的数据分析来看,虽然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与二元母猪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如果能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精细化培育,还是能较好地解决三元母猪种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对配种、妊娠和分娩哺乳期进行精细化饲养管理,完善生产流程,加强环境控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度、空气清新度、卫生洁净度,提高猪群抵抗力,最大限度发挥三元母猪的生产性能。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堵截非洲猪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降低猪场内外环境中的病原载量。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保健程序、消毒程序及驱虫程序,提高猪群的健康度。建立预警系统,经常性开展科学检测与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生物发酵饲料富含活性益生菌、功能性小肽、有机酸及多种代谢产物,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健康,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降低母猪便秘发生率,减少难产发生;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能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生物饲料经过发酵,降解了大分子营养物质,利于养分的消化吸收,减少代谢负担,降低环境氨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
下一篇:精确辨别母牛怀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