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从技能培训、疫苗接种以及监督管理这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的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基层兽医人员,是畜牧动物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会对防疫工作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为此,畜牧部门必须注重提高兽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与工作水平,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首先,要注重对兽医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在此过程中,要对兽医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其获得更为广博的畜牧兽医防疫知识,例如,猪的正常体温在38℃~39.5℃之间,母猪的妊娠期平均在114d左右;牲畜口蹄疫的潜伏期最长为14d等。上述知识都属于兽医人员的必须掌握的基础。另外,畜牧部门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与资深人士开展主题讲座,为兽医工作人员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还应当为兽医人员提供更多的练习与实践机会,以此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 其次,要将防疫工作作为绩效考察的一部分,将其纳入兽医等级评定的依据当中,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促使其积极学习先进的防疫技术,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与责任意识。 最后,畜牧管理部门需要适当提高兽医工作者的薪资福利,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优中选优,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兽医团队,来促进当地畜牧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实施。 2 落实疫苗接种工作 通常情况下,开展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情防治工作,其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与治疗两方面。一方面,兽医人员需要在工作区域内,科学有序地开展畜牧疫苗接种工作,通常情况下,灭活疫苗的最佳保存温度在2℃~8℃之间,在对家禽注射禽流感灭活疫苗后,需要经过14d,才会产生机体免疫保护机制;针对畜牧动物的养殖场地、畜牧动物的宰杀与交易场地,要注重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另外,针对已经患病的禽畜,兽医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隔离管理,从而防止发生大规模传染,减小养殖户主的财产损失。在此期间,兽医工作者必须在接到养殖户申报后的12h内,及时赶往现场进行检疫。 另一方面,必须对患病的养殖禽畜进行疾病治疗。当养殖禽畜患病后,兽医工作者需要科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适量选用干扰素一类的生物分子制药,结合物理治疗方法对动物进行治疗。例如:倘若对家畜注射青霉素药剂,家畜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下,兽医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苯海拉明,对家畜进行注射,以此进行抢救;倘若在秋冬季节发生大规模疫情,就必须开展实时防疫手段,保证散养动物能够在出栏之前保持健康。除此之外,兽医工作者也可以走访调查部分集中的散养户,考察其养殖环境与畜牧动物的生长情况,分批分次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以此提升动物的免疫能力,强化防疫效果。 3 强化养殖监督管理 想要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的防疫工作,兽医人员与养殖人员就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要注重对畜牧动物开展健康状况检查工作。在此过程中,兽医工作者应当定期开展走访与调查工作,详细了解工作区域内畜牧动物的健康状况;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倘若工作范围内的畜牧动物发生健康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检查与处理,据此设置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努力将疫情把控在合理范围内。 另一方面,养殖人员在日常养殖期间,必须做好养殖所的卫生管理工作,要根据不同畜牧动物的生活情况,定期处理畜牧动物的卫生问题,确保其生长环境干燥清洁。另外,在畜牧动物的饮食方面,必须确保畜牧动物所需的食物健康安全,饮用的水未曾遭到污染。通过采取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畜牧动物患病的几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结论:综上所述,在开展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过程中,畜牧管理部门与兽医工作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结合畜牧养殖动物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疫病防治工作,以此强化疫病防治效果,确保动物健康成长,保障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和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