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 感染C4型腺病毒不同毒株的剖检症状及其致病性统计
图13 I群腺病毒主要流行血清型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4、鸭星状病毒 鸭星状病毒的检测是20年3月份加入到常规检测当中的,检出率为7.63%,其中以I型为主要类型(其次是III型,II型和Ⅳ型暂未检出)。 最初为鸭肝炎病例的检测项目,后再肉鸭、种鸭上开展全面检测发现11—35日龄的肉鸭以及98—200日龄的种鸭均有感染病例。肉鸭以摇头晃脑、高烧、瘫痪为表现症状,剖检多表现为包心包肝,心冠脂肪、心肌出血等;种鸭开产后主要表现为降蛋,每日降蛋幅度在2%—5%,同时产出沙壳蛋、白壳蛋的比率上升,可达30%,鸭群精神无异常,无死淘。该类病例与鸭坦布苏病例即为相似,眼观无法辨别。鸭星状病毒的混感率极高,与大肠杆菌、鸭疫里默式杆菌、鸭源新型小鹅瘟、鸭瘟等混感易被其他疫病典型症状相掩盖,从而忽略其在肉鸭、种鸭疫病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鸭星状病毒的垂直传播率较高,检测中心多次在鸭胚中检测到相关病原,检测出该病原的场均存在雏鸭破壳困难或者鸭苗体质差、存活率低等问题。 为观察鸭星状病毒与孵化中鸭胚死亡的相关性,用鸭胚进行了病毒分离和传代。结果显示,感染鸭胚的尿囊膜增厚、发育受阻,部分鸭胚死亡。用10枚鸭胚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8枚在孵化后期死亡,2枚可孵出雏鸭,但携带病毒。结果表明,鸭星状病毒是导致孵化中鸭胚死亡的因素之一。 另外,2015年至2017 年间刘宁等人在江西、广东、安徽、北京、内蒙和山东的 4-7周龄北京鸭、朗德鹅、产蛋期麻鸭中粪便样品中也均有检测到鸭星状病毒。可见日龄偏大的北京鸭、朗德鹅、及成年产蛋期麻鸭也可以成为鸭星状病毒的健康病毒携带者。水平和垂直传播的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对该病给与较高的关注。 图14 2020年鸭星状病毒检出量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