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

冬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及防治

日期:01-12 作者:佚名- 小 + 大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该病会引起死亡增高和淘汰增加,饲料转换率降低,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鸭浆膜炎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和鸭场的卫生条件有密切关系。据调查和养鸭农户的反应,新建设的饲养场地鸭不发病或很少发病。一批鸭发病时,饲养的场地受到污染又得不到净化,以后继续在该场地饲养,鸭会出现批批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提高现象。特别是旱地饲养,每批鸭饲养到2~4周龄时开始发病,养鸭户只能用药物来控制,其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有的养鸭户为了增加饲养批数采取套养的办法,这种饲养模式容易导致鸭浆膜炎的早期感染,发病日龄提前。通过调查,养鸭户反映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气温忽高忽低时鸭难养,这也是引发鸭浆膜炎的重要因素。

一、流行特点:

1~8周龄的鸭易感,但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一般1周龄以内的雏鸭和7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但是在严寒季节也有100日龄左右的鸭感染死亡的实例。小鹅也可以感染。本病在鸭群中感染率很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可由5%~75%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率高。

二、临床症状:

1、嗜眠、缩颈、腿软弱不愿走动或行动蹒跚,共济失调,采食量严重下降,不食或少食。

2、眼和鼻孔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粪便呈黄白色或绿色。

3、特征症状为:濒死时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点头或摇头,两腿向后伸直,颈向后背,呈角弓反张状,尾部轻轻摇摆,不久抽搐而死,病程一般为1~3天。

4、日龄较大者(4~7周龄)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缩颈、沉郁、腿软不愿走动、食欲减少,但饮欲增加,伏卧不起。少数病例出现头颈歪斜,遇有惊扰时,不断鸣叫,转圈或倒退,能采食长期存活,但多发育不良,有时易被健鸭践踏、挤压致死。少数病例有呼吸困难,表现张口呼吸。

三、剖检病变:

1、病程较急的病例,心包液增加,心外膜表面覆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2、病程较长者,则心包囊有淡黄色纤维素填充,使心包膜与心外膜黏连。剖检特征性的病变:肝表面覆盖一层质地均一、薄而透明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伪膜,易剥离。此病变与大肠杆菌病理变化相似,要注意鉴别诊断。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例一般在临床症状上没有角弓反张、头颈歪斜、转圈倒退等神经症状。

3、肝呈土黄色或棕红色,多肿大,实质较脆,病程较长者肝表面渗出物呈淡黄色团块。

4、多数病例气囊增厚、混浊,常与胸腹壁黏连。

5、脾多肿大,表面也常有纤维素膜,日龄较大的,脾呈大理石状。

6、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常见脑充血,水肿或有小点出血。

7、少数病例有输卵管炎,见输卵管肿胀,出血,内有干酪样物蓄积。

四、防治措施:

严格按照防疫程序进行防疫,做到应防尽防,如禽流感、鸭肝、鸭瘟等。

加强饲养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对场区经常清扫,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消毒,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鸭场,确保水质无污染。在控制好温度的同时注意通风,保持鸭舍空气流通。对病死鸭要做好焚烧或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兽药和饲料要保证质量过关。

上一篇:一例鸡传染性鼻炎病例分析

下一篇:入冬后肉鸭腹水症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