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禽养殖量、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发的疫病,部分疫病也出现了新的流行特性。河北农业大学教授袁万哲就近年我国新发家禽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全面盘点。 1 坦布苏病毒病: 当前坦布苏病毒主要感染鸭,雏鸭、产蛋鸭最易感,育成鸭有一定的抵抗力。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冬春季节产蛋鸭多发,而夏季则雏鸭多发。 肉鸭感染多见于15-25日龄,多发于6-9月份。临床症状主要为病毒性脑炎、瘫痪和腹泻(白绿色稀便)。发病肉病鸭出现瘫痪、站立不稳,行走时双脚向外叉开的八字脚、头部震颤,走路时容易翻滚、腹部朝上、两腿呈游泳状挣扎。 坦布苏病毒感染产蛋鸭后主要引起产蛋下降。感染鸭通常呈突然发病,采食下降、粪便稀薄、变绿,但精神尚好。产蛋率可从此前的90%迅速下降到10%-20%,并出现脱毛、零星死亡。个别鸭精神沉郁、流泪、喙出血。 2 禽腺病毒病: 除了感染鸡,禽腺病毒还可引起鸽子、鹅、鸭的感染发病。袁万哲接受,禽腺病毒根据其抗原结构不同可分为I、II、III 3个群。I群主要是传统的腺病毒,从鸡中分离到12个血清型,有A、B、C、D、E5个种。 2015年以前,FAV-11一直是优势血清型,临床主要出现包涵体肝炎、肾出血等病变。2015年之后,FAV-4型成为优势血清型。2017年之后,8a和8b发病异常增高,成为近年来临床监测到的优势血清型。 根据对主要流行血清型的交叉中和试验,对蛋鸡而言,免疫血清型4型单价苗足矣;但对肉鸡而言,有必要免疫血清4型和8a和8b的三价灭活疫苗。 3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 2015年3月以来,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河北等省份均有发生。多发于10-30日龄左右的樱桃谷肉鸭,早的见于5日龄。发病率在5%-20%之间,严重可达40%。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大群采食尚可,患病鸭死亡率低。 在临床症状上,该病主要表现为喙萎缩,舌头外伸;侏儒(出栏肉鸭体重较正常肉鸭轻20%-30%,严重的仅为正常体重的50%。);胫骨短粗、骨骼脆、易骨折。剖检可见肠粘膜出血、脱落,严重的在肠道中形成肠栓,胸腺肿大出血。 对于该病的病原分析,研究人员从病鸭中检出了细小病毒。经过近一步基因组分析,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变异株(鸭源鹅细小病毒),对鸭致病性更强,危害更大。 4 禽戊型肝炎: 禽戊型肝炎病毒目前可感染鸡鸭鹅兔。30-72周龄的蛋鸡和肉种鸡感染后会出现产蛋量下降(10%-40%),死淘率升高(1%-4%)。产蛋鸡和肉种鸡接近产蛋高峰时,出现严重肝破裂,腹腔出现大量血凝块;脾脏轻度肿大;肝脏病变程度比安卡拉病要严重得多,但没有明显的心包积水。 5 鹅痛风: 2017年以来,我国江苏、山东、广东、河南、安徽、河北等地雏鹅先后发生。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30%-50%,死亡率可达20%-30%,高的可达50%。 雏鹅常在5-10日龄发病,患病雏鹅精神萎顿、身体摇晃、卧地蜷动、采食减少,排白色有尿酸盐的粪便。剖检表现为内脏器官及关节腔严重尿酸盐沉积。发病以内脏型为主,也有内脏型与关节型两种类型并发。 该病的出现,是由多病因引起。既有营养因素,也有管理和环境因素,与病毒感染也不无关系。 营养方面,如日粮蛋白水平、钠盐与钙含量过高,维生素A缺乏、缺水等。管理方面温度低、湿度大、密度大等,药物和霉菌毒素引起中毒也是重要诱因。病毒感染方面,传支病毒、肾炎病毒、星状病毒都与鹅痛风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6 鸡指环病毒3型: 传染性胃炎,贫血,免疫抑制为主要症状。多发于30日龄左右的肉鸡。 7 鸭圆环病毒: 生长发育迟缓、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可感染番鸭、麻鸭和北京鸭;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8 肉鸡软脖子病: 多发于30日龄的肉鸡,临床上出现软脖子、瘫痪的症状。研究人员从病鸡中检出了肉毒梭菌。由此推断,该病可能是由于鸡食用了携带有病原菌的动物源性饲料导致的。 |
下一篇:关于非洲猪瘟的19点认识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