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呼肠孤病毒分为鸡源病毒和水禽源病毒。水禽源病毒根据基因型又分为基因1型和基因2型。由于感染后临床表现与此前的1型病毒不通,因此基因2型呼肠孤病毒又被称为新型呼肠孤病毒。呼肠孤病毒是导致水禽疫病复杂化的主要元凶,亦是当前水禽疫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在11月5日举行的2020水禽产业高峰论坛上,佛山市科学技术学院黄淑坚教授分享了当前水禽呼肠孤病毒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一、呼肠孤病毒易变易导致其防控难度加大 1、近期鹅群发病严重 据介绍,基因1型呼肠孤病毒主要引起番鸭“肝白点病”,鹅发生类似于番鸭“肝白肝病”的症状。而基因2型则会导致番鸭发生“新肝病”,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点/斑块状出血坏死,北京鸭、水鸭、麻鸭发生脾坏死,鹅也发生类似于番鸭“新肝病”的症状。 不通水禽感染呼肠孤病毒后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异。黄淑坚表示,呼肠孤病毒易变易是导致其防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2、番鸭呼肠孤病毒病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基因1型呼肠孤病毒引起,通过水平传播(消化道)和垂直传播,会引起番鸭“花肝病”或“肝白点病”。目前,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在我国发生率较低。 番鸭发生呼肠孤病毒病多发生于7-35日龄,最常见于10-25日龄,潜伏期3-11天;该病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10%-60%。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较少见,天气炎热、潮湿时发病率明显升高。该病患病耐过鸭出现明显生长发育迟缓,且导致免疫抑制,极易诱发细菌(如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菌)严重的继发感染。 3、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 据悉,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基因2型呼肠孤病毒引起的,既可导致番鸭、半番鸭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也可导致樱桃谷鸭和麻鸭发生鸭脾坏死病。本病通过水平传播(消化道)和垂直传播。目前主要以基因2型的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流行为主。 |
下一篇:控制猪腹泻要坚持“黄金三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