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1、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可见荚膜。起初1943年称为猪嗜血杆菌,1960年称猪流感嗜血杆菌。 2、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血清型多:15个,常见4、5、13型。 3、在临床上常以继发性感染的形式出现:呼吸道疾病 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等,51.2%可分离到支原体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 4、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glässer’s disease),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二、流行病学特征 1、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App 和Hp.s,它们只感染猪。 2、由Hp.s引起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和厌食,可见到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运动失调、发绀及死亡- 原发性病原。 3、耐过急性发病的猪表现为被毛粗乱、非特异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生长阻滞和肉质性状下降。 4、从细菌性肺炎、化脓性肺炎的病变中分离出Hp.s- 继发性病原。 5、流行特点 以30-60KG的仔猪和架子猪的感受性较多,成年多呈隐性感染或仅见轻微的临床症状。 三、发病机理 1、引起上呼吸道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上皮损伤,纤毛活动显著下降,进而造成粘膜细胞急性膨胀,给其它病原入侵提供机会。 2、一些菌株的毒力很强(气管内接种100菌落形成单位),就可引起全身病变(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水平毒素)。 3、感染早期菌毒血症十分明显。 4、肝、肾和脑膜上的淤斑和淤点- 败血症损伤。 5、许多器官出现纤维蛋白血栓。 6、在多种表面出现典型的纤维蛋白化脓性浆膜炎。 四、临床情况 近几年来,国内外猪场多发生一种全身性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病猪以多发性浆膜炎,即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和伴发肺炎为特征。 1、主要传染源:病猪,临床康复的猪,隐性感染猪。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另外可通过创伤而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的炎症和坏死。 3、发病规律:四季均可发生,但早春和深秋天气变化较大时多发。 五、临床症状 1、母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感染发病可引起流产,后备母猪可表现跛行、僵直、关节和肌腱处轻微肿胀。 2、哺乳仔猪的症状可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一般以慢性感染为主。急性感染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吃奶正常的仔猪可能突然死亡,也可引起个别仔猪发热、食欲降低和关节炎以及跛行。慢性病例表现皮肤苍白和生长不良、也可发生突然死亡。 3、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1℃左右,精神沉郁,身体颤抖,呼吸困难,全身淤血,皮肤发绀,常于发病后2-3天死亡,有的病猪出现严重跛行症状,耐过的可发生慢性关节炎,部分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和惊厥,有些因腹膜粘连而常引起肠梗阻。 4、病理特征: 病死猪体表常伴有大面积淤血和淤斑,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部的皮肤呈蓝紫色,患猪的特征性病变为全身性浆膜炎,此外胸腔积液增多,心包液增多,关节液增多。 六、副猪嗜血杆菌的传播 1、断奶仔猪表现为迅速沉郁或突然死亡、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发热、不愿站立、痉挛、抽搐、伴发脑膜脑炎。特征性表现为生长不良、衰弱、被毛粗乱 2、生长猪表现为发热、轻微的脑膜脑炎、关节炎、跛行、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咳嗽。 |
上一篇:中兽医防治“猪高热病”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