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脂肪肝 本病多见于产蛋母鸡,为笼养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笼养鸡活动空间小,如果采食量过多,摄取能量过多,大量的脂肪沉积在肝脏内。另外,如果长期胆碱缺乏,含硫氨基酸(一般指蛋氨酸、赖氨酸等)、VB12缺乏,或因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等常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发病和死亡的鸡大多过度肥胖,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脏肿大,边缘钝圆,病初呈黄色油腻状(又称作脂肪浸润),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有出血点或血肿,质地极脆,易破碎如泥样,病情严重时肝脏破裂出血,在肝脏周围有多量血凝块将肝脏包裹。 22 禽组织滴虫病 禽组织滴虫病又叫黑头病或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 本病的主要病变局限在盲肠和肝脏,典型的病例可见盲肠肿大,肠壁肥厚紧实,盲肠黏膜发炎出血,形成溃疡,表面附着干酪样的坏死物质或形成硬的肠芯。同时肝肿大并出现特征性的坏死灶,肝体积增大,表面形成一种圆形或不规则的稍稍凹陷的溃疡灶,溃疡呈淡绿色或淡黄色,边缘稍有隆起。病灶的大小和多少不一,自针尖、豆大至指头肚大不等,散在或密布整个肝脏表面,有时可互相连接成大片的溃疡区。 23 鸽毛滴虫病 本病的病原是毛滴虫,主要是接触性传染。由于成年鸽是无症状的带虫者,常成为乳鸽的传染源。通过成年鸽给幼鸽哺乳而直接传染,6-15 日龄的幼鸽感染后 10d 左右死亡。成年鸽在婚恋接吻时受到感染;健康的鸽也可通过饮食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鸽的毛滴虫病根据感染的部位分为咽型、脐型和内脏型。内脏型毛滴虫病变在肝脏、脾脏的表面可见灰白色或深黄色界限分明的结节。在肝实质内有灰白色或深黄色的圆形或圆球型病灶。 24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和畜禽共患的中毒病。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这两种曲霉菌广泛存在自然界,常见在谷物粮食、玉米、花生、黄豆、大麦、小麦、饼粕、饲草等鸡、鸭饲料的原料中。这两种菌产生的毒素有 10多种,其中 B1 毒素的毒力最强,并不易破坏,鸭尤为敏感。它主要损害家禽的肝、血管、中枢神经等。病程长时,可致肝癌。 雏鸡黄曲霉毒素中毒后表现为病雏腹泻,粪便多混有血液,共济失调,呈现角弓反张症状死亡。成年鸡、鸭多为慢性中毒,表现为腹水,腹腔内充满了茶黄色的液体。肝体积缩小、硬变,呈深黄色,并有多量黄白色的坏死点。 25 痛风病 家禽痛风是一种与体内蛋白质、高钙代谢障碍以及肾功能障碍有关的高尿酸盐症。其特征是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尿酸以钠盐的形式在关节囊、关节软骨、内脏的表面、肾小管及输尿管中沉积。 一般多因饲料中动物蛋白质饲料或植物蛋白质饲料或钙添加量严重超标;或因VA 长期缺乏;或因肾功能不全的因素如磺胺药中毒、霉玉米中毒、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都可能继发或并发痛风。 解剖可见内脏型痛风在胸、腹、气囊、肺、心包膜、肝、脾、肾、肠、及肠系膜的表面散布许多石灰样的白色尘屑样或絮状物质,输尿管增粗,内充满多量白色的黏液,病情严重者含有不规则的结石,有时可见肾脏一侧高度肿胀而另一侧萎缩。 26 家禽猝死综合症 本病以生长快速的肉鸡多发。一般认为是由于心脏、肝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生长发育慢,不适应肌肉和骨骼的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公鸡发病多于母鸡、生长快速的鸡比生长慢的鸡发病率高。 死前无明显症状,突然发病,失去平衡,仰卧或伏地,翅膀扑动,肌肉痉挛,发出“嘎嘎”声,有的尖叫,向前或向后打转,死后从口角流出大量食物,同时出现明显的仰卧姿势,两脚朝天,少数侧卧或伏卧,腿、颈伸展。 解剖病死鸡为肌肉丰满、体格健壮的鸡,嗉囊和肌胃内充满刚采食饲料,嗉囊及肠道内充满血凝块,心房扩张瘀血,内有血凝块;心室紧缩呈长条状,质地坚实,内无血液。肺瘀血、水肿。肠系膜血管充血,静脉怒张。肝脏出血、色淡,肾脏苍白,有的出血血液呈红褐色,而脂肪肝脏出血是黑红色血凝块,要注意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