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山东发生一例由霉菌引起的腺肌胃炎,肉鸡于 5 日龄左右就已出现腺胃和肌胃发病的症状,采食量下降,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鸡群参差不齐,耗料高,体重不达标等现象,严重者可造成免疫抑制,后期易继发感染 ND、H9、MG、大肠杆菌等疾病。 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兴奋狂奔,随后闭目呆立,在鸡笼边扎堆,缩头怕冷,羽毛蓬松,采食量下降至 5%~10%左右,甚至食欲废绝,粪便不成形,黄白色稀粪居多,也有红色西红柿样粪便。有的鸡表现为异食癖,个别有沙哑的叫声,消瘦,瘫痪,僵鸡,共济失调等症状,慢性发病者呈现高度营养不良。 2 剖检病变 肌胃角质层严重溃烂,有明显溃疡灶甚至形成穿孔。肉鸡严重病例多与腺胃炎伴发,腺胃严重肿大呈椭圆形或梭形,腺胃壁水肿增厚,轻轻按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肌胃连接处呈不同程度地糜烂、溃疡,个别还有肌胃角质层脱落等症状。 3 病因分析 引起腺肌胃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非病原性因素(霉菌毒素,硫酸铜、生物胺、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因素等),细菌感染因素(生长在厌氧空间的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如大肠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以及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感染因素(传支、新城疫、禽流感、白血病、呼肠孤、网内、冠状病毒、腺病毒等病毒)等。 临床生产中,本病多由空气中真菌孢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感染所致,与饲料被霉菌毒素感染有很大关系,主要为玉米赤霉烯酮,T-2 毒素和 HT-2 毒素等,可对组织产生灼伤和刺激从而引起腺胃及肌胃糜烂,造成黑色腐蚀性损伤,除了霉菌毒素还有霉菌的参与。另外,本病与孵化过程中的应激因素有关,如温度、湿度及散热等关键环节,还与鸡舍内温差的变化有关,当一天中温差超过10℃时,较易出现发病的高峰期。 4 防控措施 种源纯净。选择洁净的种源,确保雏鸡无垂传疾病发生,鸡群体质健康,对多种发病因素有较强抵抗力。 饲料管理。确保饲料营养达标,加强原料及成品料的检测,关注饲料储存及使用环节,避免发生饲料霉变,定期于饲料中添加对霉菌毒素具有高吸附率的脱霉剂。 饮水监测。关注水源的水质及微生物检测,定期清理水线、水箱及饮水设备,必要时加装净化设备。 环境控制。进鸡前将鸡舍内设备彻底清扫,消毒。确保鸡舍合理的温湿度及通风,保证鸡舍空气质量,环境中湿度高低直接影响腺肌胃炎发病轻或重,是诱发本病的主因。 饲养管理。控制鸡舍内饲养密度,合理空槽促进鸡群食欲。另外免疫前后要注意加强关注,可能引起腺肌胃炎会爆发或者加重,这与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对已发生腺肌胃炎的鸡群需使用杀菌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并在饲料中添加食品级的小苏打 0.15%,缓解胃酸,修复创面,调节免疫,促进饮食,4~5d 即可治愈。
|
上一篇:秋季肉鸡感冒的四期原因
下一篇:规模禽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