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计划2020年年底前在全国推进建成一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一批非洲猪瘟无疫区。当前疫情趋缓,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防控非瘟?2020年7月4日,第29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分享了《科学防控非洲猪瘟》,以下为张改平院士主要观点。 一、生物安全措施可有效防控非瘟 由于生猪存栏量与养殖密度下降,猪场生物安全水平提高,检测与监测力度加大,目前非洲猪瘟疫情趋于稳定,但依然在环境中、猪群中存在,污染源仍然未彻底消除,病毒仍在传播。 “树立信心很重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完全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张改平院士表示,生物安全是当前最重要的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手段,同时应该积极推进疫苗研究。 猪、人、车、物是传播非瘟病毒最大的风险因素。张改平院士从猪场布局、严格控制运输工具、人流管控、猪流管控、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严格处理病死猪和粪便、严格监控有害生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猪场防控失败主要是因为周边疫情严重,难独善其身(尤其规模场);管理者对疫情认识不足;规模大、生产计划无序导致进出频次高。猪场应全员重视疫情防控,责任要逐级传递到执行层面。生物安全制度也要适应防控的需求。非瘟与其他工作一样,记住这句话——“一切都是我的错,说来说去都怨我”。 二、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是精准清除的前提条件 “发现栏舍内眼神异常猪只及时采样和送检。”张改平院士建议,积极发动一线员工关注异常猪只(观察采食情况、体温变化、体表变化、重胎猪流产),建立奖励机制。 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的前提是: 1、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是完成定点清除的前提条件。 2、将生产线或生产空间划分成独立操作的管理单元格,单元格内的所有人、财、物、饲料、粪尿为统一、连贯整体,相对独立,不得交叉。 3、出现疑似疫情,立即暂停所有猪群移动或干扰猪群的动作,包括停止清理猪粪、停止接种疫苗,停止采血检测和停止配种等。 4、出现阳性结果的管理单元格的猪或猪群要进行及时有效处置。处置方法包括扑杀,隔离带毒饲养。 三、谨慎复产,并积极推进疫苗研究 复产工作不可盲目。复产前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猪场所在区域三个月以上无非洲猪瘟疫情(要实地调研)。此外,张改平院士介绍,复产前要评估复产的条件,即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制度、措施、方案是否已经完善,以及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其次,通过系统采样评估空场、空栏、消毒效果,确保复产前病毒检测阴性,再引进哨兵猪进行临床监测和观察。 非瘟疫苗一直备受关注。张改平院士介绍,疫情发生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扈荣良团队开展了基因缺失苗研究,疫苗创制实验室研究和中间试制已经相继完成。2019年12月通过国家评审,批准开展环境释放试验。今年3月获农业农村部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获准在黑龙江、新疆和河南三个养殖基地开展临床试验。非瘟疫苗试验十分严谨。 虽然业内有反对疫苗上市的声音,张改平院士认为,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与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新型疫苗的优势是安全性好,不存在散毒、毒力返强的危险;容易鉴别诊断,有利于疫病净化。但由于非瘟病毒基因组结构、病毒结构复杂,尚不清楚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所以确保防病并防毒,存在挑战。 |
上一篇:欧洲型蓝耳病在中国台湾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