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动物疫情也予以了更多的重视。为响应国家出台的关于动物疫情净化的制度,各地也制定了管理政策,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动物疫情净化工作现状与对策进行论述,旨在促进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 1、我国目前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现状分析与不足之处 近几年中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常采取免疫、隔离、消毒、监测、检疫等方式,实现了对动物整体疫情的控制,并净化了部分动物疫病。我国现阶段动物疫病的净化基本只能做到免疫、监测和隔离,消毒、检疫等环节很难开展,应将其作为我国动物疫病净化的重点。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现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免疫与扑杀是我国目前动物疫病净化的主要方式,该方法虽然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缓、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但免疫的方法有可能使得疫苗毒株长期存活于动物体内和养殖区域中,并且长期大量使用疫苗会加快病毒的变异速度,使得病毒毒力增强,导致疫情变得更加复杂。我国部分养殖基地积极探索新的疫病净化方式,但大部分养殖基地仍以免疫为主要方式,因此给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我国动物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散养户仍占较大比例。散养的方式会导致我国动物疫病出现分布广、种类多、难控制的特点。散养户以动物是否出现疫病为判断是否发生疫情的标准,因此难以做到对动物的均匀强制免疫,并且在免疫后缺乏对抗体的持续监测,这些弊端会导致动物疫病出现判断不准确、交叉传播、隐性感染、难以根除等问题。同时畜产品的交易也会导致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使得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难以开展。 3)动物疫病净化的工作对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实验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基层兽医缺乏经验和专业素养等问题,使得我国动物疫情防治体系较为薄弱。同时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的设备缺少维护和更新,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人员不足、资金匮乏、条件有限等问题,导致动物疫情实验难以开展,从而阻碍了我国动物疫情净化工作的开展。 4)我国畜牧业及畜产品的管理和经营未实现垂直管理,因而多个部门在动物产品的养殖、加工、检疫、交易等环节中缺乏合作,不利于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统一管控。同时由于基层资金有限,存在疫情期间实行扑杀后无法补偿养殖户损失的现象,使得扑杀工作难以开展,从而不利于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 2、关于改善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现状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并完善动物疫病净化地区化的管理制度:动物疫病净化地区化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或天然屏障将患病动物限制在一定地区内,并对患病的动物开展检疫监测、病情观测、病理调查、限制流通等工作,从而对某种或多种动物疫情进行控制和灭除,最终达到免疫无疫情的效果。将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与地区化管理方法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和国际动物疫病净化思想。调查研究表明,小面积内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控制并减少动物疫病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逐步实现对大面积区域动物疫病的消灭和管控。以动物疫情净化地区化为原则,逐步整合相邻的、同种类的无疫情区域,扩地区化管理的动物疫病种类和范围,从整体上实现我国动物疫病的净化。 2.2 加强对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监测:对动物疫病的监测是实现净化工作的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规划主要是监测大型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后的抗体,并不适合地区化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监测。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测计划。制定的监测计划首先要具有持续性,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因此对工作的监测要具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将净化工作中的数据作为开展工作的科学依据。其次应当全国统一监测试剂和评估标准,同时也应当注重对无疫情地区的监测,加大其监测力度,国家和净化单位也应当提供监测费用补助。 2.3 从源头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管理: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要以“点到面”的形式开展,重点做好垂直净化的工作,从而避免病原体的垂直传播。开展举措主要有: 1)对动物实行SPF的方法可以对动物群体的祖代进行管控,从而促进动物疫病的净化,保障动物产品的安全。 2)对国家级别的养殖区、资源保护区、龙头企业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对其采取统一的管控,在源头上实现对动物疫病的净化,促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 3)注重引种工作,实行严格的引种方案,严格管控同区域、跨区域的引种活动,避免病原体携带者在各区域间流通。 4)持续性监测养殖基地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及时淘汰患病动物个体。 |
上一篇: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下一篇:生猪复养的难点和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