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沛县张庄镇邓楼村,提起生猪养殖,戚后强和戚后良哥俩经营的后强生猪养殖家庭农场有着响当当的名气。11年来,戚家兄弟扎根家乡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走出了一条致富路,还带动一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加入到生猪养殖队伍。 哥俩养猪11年 “这几天产房区12张床铺爆满,每天产猪仔好几窝,不得不新增加24张产床!”在这家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的产房区,12头母猪被护栏隔开,每处隔离区内小猪仔们围着母猪争相吃奶,很是可爱。 “现在有母猪106头,基本是排着队待产,3个月后就转到产房区,厂房不扩大不行啦。”44岁的哥哥戚后强带记者又来到待产区,100多平方米的待产区里,待产的母猪们得到特殊照顾,农场里每天定时给它们喂食、喂水、体检、消毒。 “保育区和育肥区也是严格隔开的,一般4—6个月后养到300斤以上就可以出栏上市了,今年的出栏数量超过2000头,比去年多一些。”42岁的弟弟戚后良说。 戚家兄弟养猪已有11个年头了,此前他们曾分别在外地四处打工,没有找到好的前景挣钱。2004年春节后,哥俩留在村里养鸭子,干了5年没有亏本,但也没挣到多少钱。两人请当时的镇兽医站站长孔德阳和村支书耿洪田一起探讨,最终,决定转行养猪。起初,他们在自家院落里养了20多头猪,之后逐渐扩大规模,到现在养殖场规模扩大到15亩。 村民上门取“养猪经” “玉米从2100元 /吨涨到2300元 /吨,麸皮从1200元 /吨涨到1500元 /吨,进口的膨化大豆4200元/吨,涨了400元,豆粕从2900元 /吨涨到3600元 /吨。重要是信心,消毒、隔离防疫等措施很重要!”弟弟在微信“邓楼村养猪交流群”里不停地给村民们沟通养猪经验,不少犹豫的村民听到“养猪王”的指导表示要从小做起,一步一步扩大规模。 他们每天在微信群里交流,还经常去镇兽医站参加养猪经验交流会、培训班。戚家兄弟通过11年的生猪养殖已经基本掌握了生猪饲养管理技术。2019年是猪病高发年,很多养殖户亏了本,他家农场勉强保本。今年农场里的几百头猪在哥俩的悉心照顾下,长势喜人,这个月10头母猪产的200多头猪崽全被抢购一空,光猪崽就获利好几万元,而且圈里的10头育肥猪出栏后也卖了6万多元。村民们从戚家兄弟的养殖经验受到启发,家家都想借鉴“养猪王”模式实现脱贫“摘帽”。 “消毒、防疫是首位的,养猪的最大风险是疫情,饲料成本是有波动的,计算成本要算投入平均数。”两位村民上门来请教。哥哥放下手中活,细致地讲解。他说,凡是来人进入农场首先要进行15分钟的超声波雾化消毒,待产区和产房区的母猪严格消毒隔开,避免病毒感染。今年以来,哥俩投入数十万元增加了消毒、防疫设施,看似与育猪没有大的直接关系,但他们认为这是养猪的生命之根。 政策帮扶 养殖户信心倍增 “马建国和李长永等十多名村民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次他们都从县里享受了‘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村民们的养猪积极性明显提高。”沛县张庄镇邓楼村党支部书记耿洪田说。2月中旬省里出台“新九条”,生猪养殖户信心倍增。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农场的饲料和生猪销售均受到影响,资金周转紧张。疫情期间,沛县农商银行启动了“百千万复工复产支持计划”。单列2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支持100户小微企业、1000户个体工商户和10000户农户复工复产。此次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产品,是“生猪活体抵押+银行信贷+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模式在沛县的首次尝试,解决了养殖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也为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保障工程尽了一份力。 据沛县农村农业局提供的数据,去年,受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环境污染治理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滑,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生猪存栏只有27.49万头,同比减少24.8%,存栏母猪、苗猪、肉猪都呈现急剧下降趋势。但是,“新九条”出台以来,生猪存栏数量有了大幅回升。为确保居民吃上放心肉,沛县农业农村局协调部分生猪企业复工生产,并加强检查指导。目前,生猪屠宰企业——徐州安邦食品有限公司正加快生产恢复,平均日宰杀生猪 100 头,基本满足沛县当地居民消费需求。 |
下一篇:王春进:与藏香猪结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