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年末的时候,小飞疫情正在北方肆虐,那段时间我经常去辽宁和吉林,而且,那边有很多朋友,所以,想了解那边的情况很容易。我最早在网络上(主要是各大微信群)提出,消费有可能会大大下滑,结果被很多人反驳,理由是“猪肉是中国人的刚需”。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很普遍,已经有了认知惯性。我的回答是:不争论,时间会给出答案。没想到,猪价涨幅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判断,也正是因为高猪价,让给我们今天可以重新来认知一下,猪肉究竟是不是刚需。 另外最近有些快手主播来我直播间学习的蛮快,回去拿来主义照本宣科,不过,学习借鉴可以,要给养猪人客观的建议,不能光迎合他,让他们狂热,毕竟现在的机会不多,能多赚一点就多赚,但也要考虑风险,毕竟一头猪就是几百块的事情。 一、什么是刚需? 所谓刚需就是刚性需求。再进一步解释就是: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叫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商品的需要量。 不管是需求还是刚性需求,这中间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关联,就是“价格”。换句话说,避开价格谈刚需是一种无知。 我们以手机为例,手机是不是刚需?今天中国14亿人口中,几乎人手一部。不,很多人是两部,做抖音和快手的甚至有N部。现代人几乎已经离不开手机了,通讯、支付、阅读、娱乐、拍照等等,一部手机都可以搞定。如果说手机是刚需,估计没几个人反对,至少肯定是我的刚需,我可以没有车,但不能没手机。 今天,手机之所以成为刚需,第一个是和功能有关,这些方便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功能让我们无法割舍。但这并不是真像的全部。我们把时间倒退到1996年的时候,一台大哥大卖1万多,月租费50元,频率占用费50元/年,入网费近万元,通话则是双向收费。那时候手机是刚需吗?不是,是奢侈品!是用来衬托身份的。那个时候,甚至连BB机都无法成为普遍的刚需。我买BB机的时候,整个县城就几百部,号码是三位数的(肯定不到1000个了)。我们一个单位500多人,就我一个人有。 所以,谈刚需,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不可回避地要素之一:价格。 二、替代品 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东西是不可替代的,至少阶段性是这样。比如美元,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对头俄罗斯,暂时都离不开美元。我国买了美国1.14万亿的国债,没办法,人民币代替美元的路还很长,现在美元就是刚需。/也包括朝鲜这样的国家。 世界上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哪怕是由于已经养成了消费习惯,替代起来费点劲。2018年底,东北小飞爆发的时候,牛羊肉的价格迅速上涨。这就是替代效应。那时候,很多消费者不敢吃猪肉了,怕影响健康,虽然央视等媒体一再强调小飞不是人畜共患的,但消费者还是很谨慎。 猪价跌了,我说蛋价也会跌。一位蛋鸡业的朋友说他很不认同我的观点,说鸡蛋的几个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受别的东西影响。我问他:那为何这次蛋鸡盈利期长?利润那么高?春节后,猪价跌了一块多,蛋鸡也跌入亏损期。不要说两者之间没关系。鸡蛋有一定的替代性,这是价格因素决定的。 不过,鸡蛋不是第一替代选择,根据重要性,我这样排列: 1、禽肉 这和消费能力有关。有钱的人不在乎肉价,但一个月收入几千元还要交房租、孩子学费的低收入家庭则不一样。 在这里我想说,“富贵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最经典的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历史笑话: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这个晋惠帝是谁?司马懿的重孙子。司马懿那么聪明,要是在天有灵,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 2、牛肉 小孩子喜欢吃牛肉,城里的孩子更喜欢吃牛肉。连续几年,牛肉的价格每年上涨10%以上,但缺口还是有40%,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牛肉算不算刚需呢?这个问题暂不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猪肉价格35元的时候,很多人转而选择了牛肉。这就是替代性。 当然了,羊肉可以划到牛肉这一类里面。不过,由于羊肉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并非所有人都吃得惯。 3、鸡蛋 鸡蛋不解馋,但烹饪简单,便于储存,而且价格便宜,所以,自然也有相当的替代性。但显然还是不能和禽肉相比。不过,去年养蛋鸡赚大钱,多少还是沾了淘汰鸡价格高的光,这对应的是肉禽。去年养肉禽的经历了暴利,是和需求井喷有关的。 |
下一篇:2020年4月份蛋鸡市场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