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持续存在。2020年全国仍然发生6例非洲猪瘟疫情,虽然对生猪行业来说是一场劫难,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也是对养殖思想的“大洗牌”。利邦牧业张国栋分享《非瘟背景下的养殖理念》,文中强调非洲猪瘟背景下需要温故而知新,要想得到新的认识,必须反思旧的观念。从一线猪场的角度阐述“抗非”经验,供养猪人参考。 2018年8月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简称非瘟)疫情,发展到现在影响极其深远、损失无比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养猪业该如何发展?未来猪场何去何从?必然要引发从业人员的思考:非瘟背景下如何养猪? 温故而知新,要想得到新的认识,必须反思旧的观念。 必须深刻反思发生非瘟前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造成疫病来临无数养猪场纷纷中招、损失如此巨大? 一、非瘟发生前的养殖模式和养殖习惯 任何事情发生后都有它的意义,值得思考总结。非瘟前我们的养殖模式是怎么样的呢? 养殖场人员物资车辆的流动、生猪售卖、生物安全防控不健全就不做过多赘述,这是导致疫情迅速传播泛滥的很重要的因素。 就养殖场内部养猪这个环节来说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养殖密度大:盲目的扩大养殖规模、不合理的增产扩繁、极端的利用圈舍空间,导致养殖密度过大、猪群生存环境恶劣、各种疾病泛滥。 2、抗生素、激素的过量使用:错误的过度依赖抗生素“保健”,过度依赖激素,人为强行干预调节母猪生殖系统,导致机体自身激素水平紊乱,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下降。由此产出的仔猪抗病力低,各种疾病频发。 3、过度依赖各种疫苗:疫苗是抵抗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而传统养殖习惯下,各种疫苗繁琐杂乱,严重干扰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甚至不科学的疫苗接种造成病毒的重组变异使疾病更加复杂。 4、使用劣质饲料原料,营养成分不达标:过度追求降低饲料成本,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原料,营养搭配不合理,缺乏猪群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5、母猪保健意识不强:高产母猪负重大、应激大,不额外保健或不合理保健极易造成自身和仔猪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生产成绩,甚至提前淘汰,造成极大浪费。 6、生物安全不到位:猪场不封闭,消毒不彻底,无法有效降低猪场各种细菌病毒的载量,导致各种疾病反复发生。 7、人员管理混乱:无法真正调动饲养人员的积极性,负责养猪的直接当事人饲养员、技术员工作流于表面,完成度差,直接导致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上述因素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差,尤其是母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所以很多猪场尤其是大型规模化猪场,在这种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下,虽然养殖数量很大,但浪费极其严重,尤其高昂的用药成本,造成高投入低产出。 二、非瘟背景下的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的概念:无抗养殖是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无抗生素残留的畜禽产品为目的,最终以无抗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 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把双刃剑,在急功近利、浮躁的养殖模式下,过度依赖抗生素“治病为主,以药养猪”虽然创造了短期效益,但却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不能成为养殖习惯甚至养殖理念。 非瘟疫情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错误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养殖,繁华浮于表面、危机隐之骨髓。 三、如何实现无抗养殖 首先实现无抗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在此仅仅就养殖场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无抗养殖。 当然,考虑到猪场的实际养殖效益,我们说的无抗是指在大群饲料或饮水中停用抗生素,当个别猪只发疾时,及早发现并与大群隔离,再配合适当的治疗手段。大群保健要区别于个体治疗。 这次非瘟以及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最终都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免疫力。机体免疫力表面看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但实际上是抵抗疾病、抗击各种疫情最最关键的因素。 |
上一篇:国内外牛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