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猪时代,一头仔猪2000多元,一头肥猪利润甚至突破了2600元,如果防不住非洲猪瘟,则意味着与这场盛宴无缘。进一步升级防非技术体系,掌握更多科学防控策略成为猪场的第一要务。有问题不要怕,由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主办的抗疫助农专题直播为养猪业的朋友答疑解惑,本期直播特别邀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为大家介绍非洲猪瘟防控之道——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的生存“密码”。 疫苗或需等到一年之后,把握人、猪等要素更现实 对于万众期待的非洲猪瘟疫苗,每次有相关新闻都会引起行业轰动,可总是一次次让人败兴而归。仇华吉表示,疫苗临床试验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而结果如何还是未知的,因为临床试验结果不等同于实验室研究结果。所以,一年之内疫苗上市的可能性不太大。 与其期盼、押宝疫苗,不如脚踏实地加强管理、营养、环境、生物安全,把握好人员、猪群、饲料等元素是更现实、更可能把控的防非之道。对于员工,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分配、考核、晋升和激励等制度将人性中懒惰、贪婪等弱点最小化,同时将优点和潜力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管理者对于猪也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猪的特点、习性以及生存、生长和抗病等方面的需求。对于猪和非洲猪瘟的关系也需要辨证地来看,一方面猪自身的免疫力对抵抗非洲猪瘟有作用,另一方面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猪只又将成为病毒的“培养基”、“扩增器”。所以说想防控好非洲猪瘟,对人、猪、非洲猪瘟病毒都需要我们更多的认知和思考。 在非洲猪瘟疫情下,有的猪场中招了,有的至今安然无恙,还有的东山再起愈挫愈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养猪人不妨从成功的案例中寻找先进的经验。仇华吉向大家介绍了一些防非工作出色或是具有特色的企业,我们一起来看。 一、联防联控的云南神农 云南神农的特点总结起来有6点: 1. 联合政府和行业,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将非洲猪瘟疫情拒之门外; 2. 猪场选址时参照PIC千点评分法,使选址和布局都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3. 全产业链经营,大大减少外部风险因素的传入; 4. 全流程监测,“敌情”尽在掌握中,走在病毒前面,占据主动; 5. 主帅战略决策英明,团队的凝聚力、学习能力和执行力超强; 6. 独特的公司文化,敬畏自然、尊重人、善待猪。 当然有很多猪场不具备足够的影响力,难以做好区域联防联控,仇华吉建议不靠天、不靠地,一切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神人、神药、神苗”。 二、浴火重生的黑龙江大北农 黑龙江大北农有五点经验值得行业学习: 1. 基于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理念系统升级生物安全硬件,严格落实脏净分区、单向流动、互不交叉等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对淋浴环节进行升级,保障员工的感受以及沐浴时间和效果非常有必要。此外,将食堂外移并增设传递窗,进场入口增设隔离条凳,设立人员一级隔离点、物资中转站、中转料塔、洗消中心、淘汰猪中转台,以及将无害化处理站外移等都值得学习; 2. 全员持股,提供晋升通道,激发员工潜能、凝聚力、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 3. 制定科学化、标准化、可操作、可复制的操作方案,增设生物安全专员,全面系统培训,确保方案落地,执行到位,上下步调一致,合力抗疫; 4. 饲料优质、源头有保障,有集团技术做支撑,原料可控,定制生产、全程密闭运输保证安全; 5.与养户携手共同抗疫,升级家庭农场防疫硬件,与养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被非瘟“遗忘”的鸡西三德 成为被非瘟“遗忘”的世外桃源,源于鸡西三德做到了以下四点: 1. 选址重于防疫,猪场地理位置优异,三面环山,人迹罕至; 2. 防疫在于管理,上下同欲,外紧内松,负责防疫的队伍工资最高,具有一票否决权,老板也必须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3. 打破常规,快乐养猪:猪舍干净无异味,饲料中添加黄腐酸和膳食纤维,母猪喝小烧、公猪喝红牛,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操作背后却有其独特的思考; 4. 精细化管理,挖掘猪群的潜力,哺乳母猪产后12天日均采食量可达12.5kg/天,母猪断奶后7天配种率95%,仔猪26天断奶均重8.5kg,断奶成活率99%,保育猪成活率99.9%,育肥猪出栏率98%,MSY27.3。 |
上一篇:中小型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