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临床试验,许多成功的猪场通过定点清除,在10-30天可以把病毒驱赶出去,达到场内净化成为阴性场。我们知道目前养猪场很多是高密度密闭式饲养模式,如果传播途径像新冠肺炎一样,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那么定点清除净化猪场的方案必然是失败的。通过这些成功案例,我们可以认知本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不快。 利用本病传播慢的特点,第一时间发现感染猪并早期扑杀同群猪对定点清除、重新培育阴性猪群非常重要。早发现感染动物,划分疫点,扑杀无害化处理传染源(早、快),封锁疫点(严、小),对疫点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虫。根据本病的传播特点,严格管理人员、物品、工具及车辆等的流动,切断传染链条达到阻断内部交叉污染的目的。不要恐慌,按部就班,抓住工作重点,把各项生物安全落实到位,就可取得定点清除的胜利。 四、目前流行的非洲猪瘟临床表现有何变化? 非洲猪瘟在我国流行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伴随着认知的加深和早期识别、更早的临床措施的介入,我们不断发现非洲猪瘟新的临床特征。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19天,最长可达21天。被蜱虫叮咬后不超过5-7天可出现典型症状。早期发病场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厌食、呕吐、便血、皮肤发红、发绀,发病急、病死率高。目前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病猪仅表现不吃、发烧现象,呕吐、便血等症状较少见,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不像流行初期剖检可见脾脏肿大5-10倍。使得目前本病和其他传染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别,造成一线兽医早期发现有困难,加大了本病防控的难度。为何导致这种临床表现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当ASFV进入养殖场,并感染猪后,首先在感染局部如扁桃体定位增殖,这时并不具有传染性。当病毒繁殖到一定量后,侵入血液并到达肺等部位大量增殖,这时猪只可通过排泄器官排毒,传染性逐渐增强。病猪开始表现高热、厌食、皮肤发红、出血、不愿运动。Claire Guinat等研究发现,同群猪只之间自然接触感染猪的潜伏期7-10天,平均9.9天,比人工肌注感染猪的潜伏期长3-6天(平均4.4天)。因此,有足够的时间来检测发现潜伏阶段的猪,这就为早诊断及定点清除的成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病原检出部位来看,最早可检出的是扁桃体,然后是口鼻拭子,其次是肛门拭子,最后是血液。病毒从扁桃体进入血液,猪就开始具有了传染性。因此最理想的检测样本是扁桃体,其次是口鼻拭子,但考虑到采样的方便性,临床用得最多的是口鼻拭子或唾液。 特别要提示的是,疑似猪严禁在猪场内部剖检,避免病毒污染严重导致疾病在本场扩散。 五、国内外疫苗研究结果如何? ASFV只有一种血清型,基因组庞大,编码160多种病毒蛋白,超过一半蛋白的功能未知,ASFV具有复杂的免疫逃逸能力,不能及时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同时还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免疫保护机制不清楚,导致疫苗研究难度很高。有效控制ASF 疫情扩散、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将是我国ASF防控面临的最大挑战。 ASF 疫苗研制始于上世纪60 年代,由于ASFV 生物学特性的复杂性,迄今未能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长春军事兽医研究所也迅速研制了我国流行毒株双基因和单基因缺失候选疫苗,但离临床应用还有需要评估,短时间内难以推出。基因缺失苗被认为是短期内最有希望开发成功的疫苗,具有同源保护作用。但面临许多挑战。 (1)需构建病毒稳定培养的细胞系,而不是原代细胞 ; (2)生物安全要求高,需建设高水平的生产平台; (3)疫苗评价周期长,需要在仔猪、母猪、肥猪等上做安全性评估,甚至其它动物是否感染也需要考虑的; (4)要有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 六、如何取得防非洲猪瘟的成功? ASF的防控主要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在目前没有疫苗和药物的情况下,ASF的防控主要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升易感动物的自身抵抗力。利用本病病原及流行病学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并可操作性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取得预防或定点清除ASF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措施。 (1)公司成立防非复产小组,一把手任组长,由有责任心的兽医技术人员亲自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定期举行全场员工培训,普及ASF的生物安全制度及该病的危害性,加大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执行公司制订的生物安全方案。就像新冠肺炎的预防一样,全国人民齐参与。我们要明白,新冠肺炎没有疫苗、没有药物,通过气溶胶快速和直接接触等传播,对传染源采取隔离治疗,比ASF更难防控; (2)目前风险最大的疫源地有屠宰厂、饲料厂、农贸市场、猪场、兽医站、洗车店及疫区的道路、河流等环境,这些地点要密切关注。严格管理来源于风险点的人、物、车等; |
上一篇:犬猫临床麻醉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