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范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为病禽(野鸟)和带毒禽(野鸟)。病毒可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二)传播途径 主要为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感染禽(野鸟)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以及气溶胶,都可传播禽流感病毒。 (三)易感动物 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孔雀等多种禽类易感,多种野鸟也可感染发病。 (四)潜伏期 病毒毒力、家禽免疫情况、品种和抵抗力、饲养管理和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等都会影响潜伏期。潜伏期可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定为21天。 (五)发病率和病死率 与宿主、感染毒株和禽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最高可达100%。 (六)季节性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多发。 二、临床表现 (一)饮水量异常变化、采食量下降。 (二)精神沉郁,嗜睡,可见扭颈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有呼吸道症状。 (三)冠髯发绀、发紫,脚鳞或有出血。 (四)产蛋突然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多。 (五)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快。 (六)鸭、鹅等水禽可见腹泻和神经症状,有时可见角膜发红、充血、有分泌物,甚至失明。 三、剖检变化 (一)气管弥漫性充血、出血,有少量黏液;肺部有炎性症状; (二)腹腔有浑浊的炎性分泌物;肠道可见卡他性炎症;输卵管内有浑浊的炎性分泌物,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胰腺边缘有出血、坏死; (三)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可见带状出血,腺胃乳头可见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及泄殖腔出血。 急性死亡家禽有时无明显剖检变化。 四、实验室诊断 (一)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尽量在发病初期采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禽只样品。采样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并规范填写采样登记表。 1. 血清样品的采集 无菌采集禽类的血液,每只约2 mL,编号并填写相应采样单。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用于血凝抑制(HI)检测。 2. 病原学样品的采集 活禽可采集咽喉和/或泄殖腔拭子样品,病死禽可采集气管、肺和脑等组织样品。 |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决定,进一步加强水生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