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02-28 作者: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 小 + 大
三、防控建议 (一)政策和措施方面的建议 1. 加大牛场生物安全技术规范管理 牛场生物安全水平是我国畜禽场中的薄弱部分。无论从引种、检疫、移动控制、访客管理等方面,都有可能导致牛结核病的感染与传播。生物安全是防控动物疫病最为有效,也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加大牛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从场区建设、种源管理、疚病防控、投入品管理、来访管理、污水废水管理、周边区域管理、病亡动物处理、消毒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管控,是有效预防牛结核病,以及其它疫病的重要手段。 2. 进一步完善阳性牛的处理及补偿机制 牛价值大,阳性牛淘汰成本过高,补偿金额与币场价格相关过大,是导致阳性牛不合理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我国都呈现明显的经济发达地区牛结核病流行水平显著低于欠发达地区的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适当的补偿能够刺激农户的主动淘汰。因此,建立完善的,确买可行的牛结核病检出处理的经济保障措施,政府补贴、养殖企业投入与保险公司结合,实现对检出的结核病阳性牛的清除的经济保障体系,同时,明确业主的防疫主体责任,是有效控制我国牛结核病的重要因素。 3. 加强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弄清本底,分类指导,分区实施控制和净化 清晰而准确的流行病学背景是制定防控计划的关键。采用准确的检测手段是建立准确流行病学背景的必要手段。所有成功根除牛结核病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十分完备的流行病学档案,并且能够辐射病牛周边,及对其来源地进行溯源。对感染畜群首先推荐的措施是清群,清群困难时,再考虑对感染动物采取隔离措施。充分清洗和消毒,明确界定风险群体,是进行防控的必要措施。 我国目前尚无牛结核的分区界定。根据各省份或地区牛结核流行率的差异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的流行等级采用不同的防控策略。中度及重度流行地区,加强检疫的次数,提高检疫特异性,降低误诊率;轻度流行或控制地区,提高检疫灵敏性,加强移动控制,对阳性动物实行严格淘汰,逐渐达到净化水平。如OIE推荐,在早期控制阶段,结核菌素皮试法使用2000IU的结核菌素;而在净化阶段,可提高至5OOOIU。 4. 实施阳性牛定点屠宰、二次检测和分级处理 几乎所有成功控制牛结核病的国家,都是严格实行“检疫—扑杀”政策。但不同之处在于,严格扑杀阳性牛,阳性牛定点屠宰,利用病理学和细菌学(PCR)方法进行二次检测验证。根据验证结果确定尸体处理万法,病理学和细菌学均阴性的牛,其肉可照常食用或熟食处理。这样可避免浪费,节约资源。 5. 完善溯源机制和体制,确保有效的移动控制 活畜流动几乎是所有疾病传播的关键途径。目前我国肉牛、奶牛的溯源体系以及流动监管体系仍不完善,很难做到对阳性动物的准确和快速溯源,客观土导致了疾病的快速扩散。建议对阳性牛设置特别标识,完善溯源体制,避免阳性活牛进行流通环节。 6.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养殖者的知识和业务能力 由于从事家畜养殖的门槛普遍低,养殖者入行前未进行过专门知识和相关法规的系统培训,疾病防控知识少,法律知晓度低。因此各地政府应该加强各个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者的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技术方面的建议 1. 牛结核净化技术体系研究 集成和评价现有技术,综合净化程序优化、早期预警技术、风险因素分析、标识追溯、生物安全控制等,推动我国牛结核的场净化和区域净化。 2. 建立预警、检测和监测方法 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潜伏期感染特异性抗原,开发更为灵敏特异的检测技术。 建立和推广非侵袭无痛采样的个体奶检测和大缸奶检测预警技术。 运用兽医流行病学原理和工具,评价现有检测方法联合运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适用性,及其在牛结核病控制和净化不同阶段应用的优势和缺陷,降低牛结核控制成本,提高控制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