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中央一号文件》中与畜牧业相关内容的几点建议

日期:02-07 作者:王中- 小 + 大

2月5日,收到了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本人因长期从事大农业的咨询工作,对农村和畜牧业的情况比较了解,现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个方面提出建议,供参考。

一、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一年。在世界各地,贫困都是动态的,我国也不例外。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造成贫困的长期原因,有资源匮乏、道路不畅、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等。还有一些是因病返贫。所以,一方面要对存量的贫困人口进行帮扶,还应充分考虑到因疫情返贫、因政策返贫现象的出现,避免出现一方面帮助脱贫,一方面产生新的贫困户。只有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才能真正的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此,提两条建议。

1、扶贫要实现良性循环

在过去的扶贫工作当中,部分地区出现了表面脱贫,但并未拔除贫困之“根”的现象。比如,有的地区,用扶贫资金建养殖场,然后租赁给有能力经营的企业,然后这些企业再把实为租赁费的钱,按项目纳入的贫困户名册,以其它名义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这种方式,虽然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但没有参与到生产,没有学习到技术,创造财富的能力没有提高。这种收入的提高不是良性的,是表面的。只有让贫困户真正的参与到生产中,学到技能,看懂市场,才能真正的实现良性循环,体现出“靠国家帮助,靠政策支持,靠人员指导,靠自己努力”的“四靠”方针才会更有效。

2、避免产生新的贫困

最近两年,出现了因疫情返贫、因政策返贫的新情况、新动向。

(1)   如何解决因疫返贫

在农村,除了打工和创办企业外,很多人选择在家搞养殖,发展家庭农场。但过去几年中先后发生了“禽流感”、“非洲猪瘟”疫情,给一些养殖户造成了无法承担的损失,成为新的贫困户。在此建议对小规模的农民养殖户推出政策性保险,尤其是本身抗风险能力弱的接近贫困的养殖户。

(2)   避免出现突发事件返贫

最近,全国都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此,武汉封城,全国各地也纷纷效仿,采取断路封村的政策。在此情况下,很多地区的蛋鸡养殖户迅速进入亏损(成本约3元/斤,售价约2.5元/斤)。肉鸡养殖户更是苦不堪言,1.5元/斤都卖不出去。这种情况对实力强的养殖企业还好,但对于把全部资金都压上的养殖户来说,一次打击就足以返贫或成为新的贫困户。在此建议:国家应建立“畜禽肉类紧急储备制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当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性收购,作为国家储备肉,在需要的时候投放出去平抑市场。

二、关于“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从制度和政策上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中国是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不是西方模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从稳定的角度上看,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会制定政策保护本国的农业。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不仅要保护本国农业,同样在制度和政策上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中国要发展第一产业,当然要有农牧大企业、现代企业,并可以占相当的比例。但中国农民人数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进城打工无法全部消化。所以,很多农民依然要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做职业农民、经营家庭农场。

我们建议,国家从政策上应当制定可操作的细则:如采取养殖许可配额制,在适合养殖的区域,为农民预留一定的配额,指导性发布一些针对家庭牧场的养殖场规划、养殖场建设和防疫方面的建议和样板。使留在农村的农民发展养殖“有空间、有指导、有支持、有管理”,发展既能解决农民就业,又能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型家庭牧场。

2、保供给要依靠大数据

中国的畜禽产品近些年一直有突出的周期性现象和矛盾,不断呈现“一多就跌,一跌就跑,一跑就少,一少就涨”的现象,周而复始。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既需要市场经济,又需要一定的计划性。计划性不是强制,而是给生产和经营计划带来指导。

过去因为种种原因,很难掌握到存栏量的大数据。但现在已经进入5G、云计算、AI智能的时代,基础设施足以支撑很容易的获取养殖量大数据。我国居民肉食的消费是相对稳定的,但肉蛋的生产和供应很不稳定,是造成价格周期性大波动的原因之一。建议我国要尽快建立畜禽生产的大数据采集和预告系统,供行业参考。只有在大数据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上一篇:农村硬核战“疫”背后的薄弱环节

下一篇:2020年畜牧业路在何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