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亚型AIV感染家禽出现产蛋下降、生长迟缓等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时常出现死亡,从而给养禽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H9亚型禽流感引发家禽的致死率虽不如高致病性禽流感,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亚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同时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一、H9N2亚型 AIV的传播机制 AIV对宿主的感染有着较强的吸附特异性,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的受体结合位点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构是AIV吸附特异性的重要因素。近期有研究表明,H9N2亚型的一些毒株可以直接传染给人类。AIV的频繁变异与复杂的种间传播,增加了该疫病的防控难度与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二、H9N2亚型AIV的进化特点 AIV表面糖蛋白具有持续进化的特性,即抗原漂变,使得导致该疫病的病原每年的出现都有所差异。AIV的这种抗原变异性是在自身的复制机制基础上使自身适应其宿主,从而获得大流行的潜力。低致病性AIV与高致病性AIV之间的主要差异是自身复制能力不同导致的。低致病性AIV有一个HA水解位点,因此,低致病性AIV对禽类中的感染仅限于消化道或呼吸道,导致温和发病或者根本不发病。 三、H9N2亚型AIV的流行特点 H9亚型的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多发。病毒在禽类的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可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量大。迁徙性水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贮存者和传播者。被感染禽群的粪便、饲料、水、设备、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哺乳动物、昆虫等,都可传播疾病。目前临床上很难观察到禽群H9亚型禽流感单纯感染,在临床见到更多的是与其它病原体的混合或继发感染,如与大肠杆菌、鸡毒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的混合感染,从而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四、H9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 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在我国较为普遍,肉鸡呈现感染日龄较早、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传播速度较快、有些免疫禽群也发病,个别毒株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增强等特点。H9主要是对产蛋率、料肉比和死亡淘汰率等生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混合感染较普遍和严重。 五、H9亚型禽流感对于整个家禽产业的威胁 对于整个家禽产业来讲,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从1992年开始在部分省份局部流行,到1998年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流行,此后便成了一种地方流行性疾病。 六、H9亚型禽流感新的变化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经历了持续进化,流行特点和生物特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1. 抗原性漂变: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抗原漂变、基因重组的现象十分普遍,已形成一个遗传分支。毒力变化: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仍然是低致病力毒株,但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它的HA基因已发生了较大变异,有进一步从低致病性向高致病性转变的可能,对此必须高度警惕。3. 免疫鸡群中非典型性禽流感流行增多,临床表现出多样性:因免疫程序不当、漏免、疫苗质量及机体的抵抗力等原因常造成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后抗体水平离散度增大,虽然低抗体水平鸡在一定程度上能抗死亡,但不能完全抗感染,造成临床上的多样性。4. 传染源愈来愈多,感染谱在逐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的禽流感感染人事件表明,禽流感不仅感染鸡、鸭、鹅、候鸟等禽类而且还会感染老虎、海狮、人等哺乳类动物,爆发的规模及危害也在不断加大。 七、使用新支流(Re-9株)三联灭活疫苗防控H9亚型禽流感的重要性 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成功研制的鸡新支流(Re-9株)三联灭活疫苗产品实现了一针三防,节约养殖成本、减少免疫频率,为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鸡新支流(Re-9)三联基因工程疫苗具有抗原保护谱广、抗体水平高、免疫保护期长的优势,实现了以下突破: 1. 中国首创。国内首家利用禽流感基因重组技术历时6年研制成功的鸡新支流(Re-9)三联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系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 2. Re-9毒株优秀的抗原性是其优良交叉保护的基础。与其他毒株相比,Re-9毒株是哈兽研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而成,不局限于强毒还是弱毒,可选择出与流行株抗原性一致,最具代表性的疫苗种毒株,确保对流行毒株的有效性,抗原性更接近临床发病毒株,大量交叉攻毒保护动物试验证明Re-9株对流行毒株的攻毒保护率接近100%。 3. 抗体效价高、免疫保护期长。基因重组构建的Re-9株具有良好的鸡胚适应性,病毒滴度高,有效提高家禽健康水平,提高养殖效益。 4. 工艺先进、安全性好。基因重组构建的Re-9株对鸡无致病力,生物安全性好。采用公司成熟的抗原浓缩纯化技术、先进的免疫佐剂技术,疫苗免疫副反应低,实现一针三防,减少注射应激反应。 |
上一篇: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