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猪产能开始探底回升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定点监测县的初步数据汇总,11月份生猪存栏月环比增长2%,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18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月多6个。能繁母豬存栏环比增长4%,已连续2个月回升(上个月为0.6%),22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月多5个。国家统计局显示11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加1.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32%。 四、关于生产供应形势的判断 禽肉是最有可能替代猪肉的肉类;元旦春节消费旺季,猪肉供应可能压力偏大,但动物蛋白供应有保障,10月份的涨价势头不会再现。 中国老百姓的变通——强大的生产与消费适应能力。 五、关于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主要矛盾是“产量”,重点解决“不够吃”的问题。 是我国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时期。199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2857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到90年代中后期,一举扭转了畜产品短缺的局面。 2000年与1978年相比,肉类产量从856.3万吨增加到6014万吨,年均递增9.3%,彻底结束了凭票供应的时代。 第二阶段:进入新世纪之后到“十二五”结束,主要矛盾是“质量”,重点解决“不安全”的问题。 增产已不再是首要任务,群众对“舌尖上的安全”更看重了,要求更高了。 主要畜产品增速放缓。2000年至2015年,全国肉类产量从6014万吨增加到8625万吨,年均递增2.4%,明显低于上一个时期的9.3%。 质量安全问题集中地暴露出来。2000年14个大中城市抽检,猪肝中盐酸克伦特罗总超标率为14%。再比如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 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食品安全法(2015)等一大批法律法规出台。 第三个阶段:从“十三五”开始的阶段,主要矛盾是“效率”,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生产效率低:饲养量基数大,但大而不强导致人均资源更为紧张。面对严重的进口冲击,成本高,竟争力差。 供给效率低:大路货畜产品阶段性过剩,名优特新产品不足;耗粮型特征明显,草食畜牧业发展滞后;环境匹配度差,环境副产品处理和利用压力大。 产业链效率低:种养关系;畜牧业产加销联结关系松散、利益分配失衡;资本化与小农的矛盾,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畜产品加工流通发育滞后,肉类和蛋品深加工比重低于发达国家25~30个百分点,增值空间受到很大制约。 2、发展定位 畜牧业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产业。养猪=三大主粮,要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肉蛋奶供应安全。 肉蛋奶必须主要依靠国内供绐。畜产品消费量与口粮消费量呈负相关,而畜产品供给充足实质上就确保了粮食安全。 饲料用粮对粮食消费需求影响较大,畜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纽带产业。 |
下一篇:印遇龙:通过饲料调控保护易感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