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说:这篇文章绝对是本人一年当中难得的精品,因为它把影响猪价的的关系和逻辑都讲清楚了。知道这个逻辑,才能看透猪价涨跌的动力和规律。 这两天养猪人又开始对猪价纠结、担心甚至是恐慌,应该说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担心干预和冻肉的投放。其实投放本身就是干预的一种。养猪人自己是无法决定猪价的,但的确能够影响猪价,不过,由于我国养猪散户居多,所以,即使是影响,也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来,关于猪价的文章已经接连写了三篇,不想再写了。但在微信公众号、微信里留言的朋友太多了,所以,就抓关键的部分再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吧。这篇文章绝对是可以收藏几年的东西,它重点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诉求、目标和行为动机。 我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月当中,这三大因素将会是主要原因。 一、有关部门的调控 有关部门是指谁,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多说了。 今日早餐,看到央视关于CPI的消息,说: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4.5%。4.5%是个什么概念?通常经济学家认为CPI超过3%就有通货膨胀的风险,而现在是4.5%,上一次还只是3%。这次CPI上涨的数据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19.1%,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6.5%,服务价格上涨1.2%。在食品中,猪肉占有很大的权重。 这是事实:猪肉价格影响到了食品,高达19.1%的食品价格上涨,直接拉高了整个CPI,而CPI又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和风向标。你说,有关部门会不会调控?所以,我们把“有关部门”的调控列为影响未来猪价的第一大原因。 最近几天引起养猪人不安的主要是一条信息:华储网在12月10日发布了《关于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称,将出库投放竞价交易4万吨。 4万吨是个什么概念?我国近年来每年的猪肉需求约5400万吨,4万吨,只不过是占年需求量的0.074%。按照每年365天来算,每天的消费需求是14.8万吨。也就是说,这4万吨还不够中国人吃半天的。何况未来的一个多月,我们要迎接的是元旦和春节,尤其是春节,这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对应的是猪肉的刚需。 这0.00074%的猪肉,对解决供应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猪价的影响现在已经显现。这个主要体现在心理的影响上:这几天,养猪人都在谈论国储冻肉的投放,担心的情绪正在蔓延。 四川的朋友发了一段四川某县“有关部门”的一份通知,通知中明确对猪肉的零售价做出了“要求”。这个要求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干预措施? 其实,我们应该理解“有关部门”,因为猪肉价格高了无法对消费者交代。这是眼前的事情;而猪价低了,大家复养的热情会大大降低,供应量很难迅速回复,肉价将是长期的问题。所以,就要在消费者和养猪人之间平衡,就要在短期和长期之间进行平衡。我们分析,“有关部门”并不指望猪肉价格马上恢复到疫情爆发前,但价格必须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一句话]“有关部门”的诉求是希望肉价在合理的区间保持稳定。 二、屠宰企业的节奏 屠宰企业自己并不养猪,就是养也很少,养得也不太好,还不如做贸易来得快。如果是去年同期大量收进猪肉,到现在卖,一年之内会有数倍的利润,这是事实,而且几乎没有风险。 但是,既然是做贸易,赚得就是差价。如果猪价一直低,那么就很难赚到它们理想的差价;但如果一直低,肉出完了怎么办?商人是赚差价,和炒股一样,高抛低吸是商业行为。 屠宰企业大部分的冻肉是低价期收进来的,而且面临着这些肉的保质期即将到来。所以,前段时间,屠宰企业有让猪价大涨的商业需求,有利于在高位出货。如果现在屠宰企业手里的冻肉不多了,那么它就希望猪价下来,进入新一轮的采购季。 要知道,大部分屠宰企业对猪的需求是两类: 1、鲜肉,随宰随卖。满足鲜肉需求; 2、冻肉,低吸高抛和生产熟肉制品。 对用于满足鲜肉需求的那些猪来说,是高来高走;对于冻肉,则是高抛低吸的利益最大。这一点,屠宰企业的诉求和“有关部门”是有点矛盾的。但在必要的时候,它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影响。 从收储的时间上来分析,我的看法是屠宰企业手里的冻肉出的差不多了,现在它们大概率是希望猪价低一些,收进来,在春节乃至是未来的几个月里再涨上去的。 [一句话]屠宰企业是希望肉价有波动的,这个波动最好是在屠宰企业可以掌控的节奏下。 |
上一篇:白羽肉鸡短期价格或趋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