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王胜义副研究员 王胜义,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1月初生,2003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2003年8月参加工作,现工作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兽医协会会员。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主要从事牛羊微量元素代谢病和中兽药新药研究,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评为“党员先锋岗”,多次获得考核优秀,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4个,对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牛羊疾病的绿色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 1、新型高效牛羊微量元素舔砖和缓释剂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牛羊微量元素代谢病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乃至全球牛羊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奶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牛羊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牧草品种单一、草场退化、土壤及饲草料中相关微量元素缺乏、工业污染以及营养代谢病难于早期诊断等原因,导致牛羊微量元素缺乏病为主的营养代谢病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而且营养代谢病病情一般比较隐蔽,牛羊常常以原因不明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消耗增加、营养状况差为特征,在一些地区或养殖场日渐增多;由于牛羊营养代谢障碍,致使畜产品品质大幅度下降,肉、奶、毛产量及品质降低,给畜牧业的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面对牛羊微量元素代谢病给畜牧养殖业带来的严重威胁,王胜义同志深入牛羊主要养殖区,调查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土壤、牧草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进行土壤-牧草-牛羊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土壤、牧草微量元素的盈缺度,以及不同动物和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微量元素需要量的差异,提出牛羊微量元素代谢病精准防控策略。依据牛羊主要养殖区营养代谢病病因、发病机理、防治方法和我国不同区域微量元素在土壤、饲草料中的分布情况,针对微量元素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首次将现代缓释工艺和技术应用于饲料添加剂生产中,确定微量元素舔砖和缓释剂的配方、剂型,设计舔喂和补饲的途径和方式,自主研制新型高效牛羊微量元素舔砖和缓释剂,并通过临床试验、应用和在牛羊养殖区域示范与推广,实现牛羊机体微量元素平衡,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和肉品品质,有效地降低了微量元素代谢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了牛羊的健康。完善和优化牛羊微量元素舔砖和缓释剂的生产工艺,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申报国家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文号,建立中试生产线,为产业化生产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条件。在我国奶牛、肉牛和羊养殖优势区域选择与建立营养代谢病综合防治试验示范点,开展牛羊微量元素舔砖和缓释剂防治奶牛、肉牛和羊营养代谢病应用研究,形成奶牛、肉牛和羊营养代谢病防控技术;开展牛羊营养代谢病防控技术培训,培训畜牧技术人员和企业养殖人员,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该技术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和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牛羊幼畜腹泻中兽药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目前,治疗牛羊幼畜腹泻主要以化药或抗生素为主,存在着过度依赖抗生素、过量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增加病原菌耐药性的风险,引起公共食品安全问题。而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减量化示范应用是我国目前非常重视的工作。2017年6月农业部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其中行动目标明确提出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研发和推广安全高效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个以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为保证减量化行动顺利开展,2018年4月出台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确定了各地2018年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养殖场数量。因此,为了完善执行和保障实施“行动计划”和“试点工作方案”,迫切需要研制和推广高效安全低残留的新兽药。 |
上一篇:于桂芳:固守动物防疫的巾帼标兵
下一篇:隗金玲:毕生精力奉献给兽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