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全面铺开深化,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擘画新蓝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一)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粮食总产量为2000多亿斤,1952年为3000多亿斤,土地改革后粮食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未能突破4000亿斤,直到1966年达到4000亿斤,从3000多亿斤到4000多亿斤用了14年时间。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从4000多亿斤到6000多亿斤用了12年时间。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农产品提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8000亿斤,6年间登上两个千亿斤台阶,到1993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9000亿斤,用了9年时间,此后14年间分别于1996年、1998年和1999年三次达到10000亿斤,之后粮食产量有所波动,到2007年又重新站上10000亿斤的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前期连续多年增产、起点较高的情况下,再上新台阶。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 (二)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长,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从棉花生产来看,1949年全国棉花产量44万吨,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种植棉花,我国棉花生产迅猛发展,198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626万吨的历史阶段高点。2000年后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棉花产量迅速攀升,2007年达到760万吨历史最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棉花生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平稳发展。2018年全国棉花产量为61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12.7倍,年均增长3.9%。 从油料生产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料消费需求逐步增加,油料生产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油料产量在前期处于较高水平的基础上,突破并站稳3200万吨台阶。2018年全国油料产量达到3433万吨,比1949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3.8%。 从糖料生产来看,1949年全国糖料产量仅有283万吨,1978年增加到2382万吨。改革开放后,糖料生产发展迅速,产量日益增加。2018年全国糖料产量11937万吨,比1949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5.6%。 (三)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护林造林等措施建设和发展林业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林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经济林产品、松香等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2018年全国木材产量8811万立方米,比1952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3.0%;油茶籽产量263万吨,增长9.6倍,年均增长3.6%。 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林业生态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结果,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31259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17.0%;森林面积达到20769万公顷,增长80.2%;森林覆盖率21.6%,提高9.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151亿立方米,增长67.6%。 |
下一篇: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精彩观点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