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 一般认为该病的致病原是住白细胞原虫,结合近代动物医学临床实践总结,该病可能还有其他致贫血因子。该病原虫主要寄生于鸡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其发育需要库蠓(中间传播媒介)参与,全程须经历裂殖发育、配子发育和孢子发育三个阶段。 病原形成的配子体被库蠓带入胃中,迅速在胃壁发育形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逐渐长大成为卵合子,继而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内含有许多孢子,聚集于库蠓的唾液腺内。夏季库蠓生理活动处于旺盛期,在鸡舍内四处活动,以吸食鸡血为生,于是便将病原广泛传染给其他鸡,引起大量发病。 2 流行特点 该病多呈地方性和季节性流行,其发病高峰期基本与蚊蝇、蠓、蚋等吸血昆虫繁殖高峰期保持一致,较高发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夏秋季不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与日龄呈反比,20日龄以内雏禽发病率最高、症状最为明显、病死率也最高,雏鸡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具备一定的抵抗力,病死率逐渐降低。 蛋鸡舍内环境恶化,高温高湿环境加之体外寄生虫、蚊蝇和鼠类等大量滋生,则容易引起发病。主要传染源是各种携原体(蚊蝇等中间传播媒介),因为其流行和传播必须经历宿主(带病原鸡)和中间媒介(吸血昆虫)两大循环链。 3 症状及病变 病鸡的鸡冠苍白,呈严重贫血状;发病雏鸡症状最明显,病初体温升高(40.5~41℃),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顿,嗜睡,口角流涎,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生长发育受阻,伴有呼吸道症状,张口呼吸、咳嗽、咯血等;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劣质蛋增多。少数重症病例可致死,病初期可见天然孔出血或咳血,死前口中有少量血液溢出。剖解新鲜病死禽,其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出血或瘀血;机体严重脱水,极度消瘦,血液稀薄,肌肉呈苍白色;肝、脾肿大,外表散布出血点,肝表面有白色结节状病灶;消化道炎性水肿,腹腔膨胀、积液;肾脏有散在出血点,切面肿胀、多汁;腿肌与胸肌亦有点状出血。当前该病的发病机制更趋于复杂化,笔者认为不能以单纯的寄生虫病(血液原虫病)来定义该病,因为临床上还存在多种继发或并发感染,贫血、下痢、麻痹、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癫痫、瘫痪、产蛋下降或停产、急性猝死等都是该病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 4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以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可采用病原学诊断其血片。取病鸡冠血1滴,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几乎占据白细胞的大配子体,或在红细胞内呈红点状的小配子体。如果内脏病料切片镜检发现大型球状、内含大量裂殖子的裂殖体则可确诊。 5 综合防治措施 (1)预防。消灭中间传播媒介,适发季节主动采取消灭库蠓、蚊蝇和鼠类等携原体的有效措施,建议高发季节对蛋鸡舍内外每周喷洒1次0.01%的敌百虫溶液或0.03%的蝇毒磷溶液,整群预防可在鸡饲料中添加可爱丹和泰灭净等药物进行饲喂,连喂3~5天。发病群及时采取整群药物防治措施,首选泰灭净原粉4g/10kg拌料内服,连喂5~7天,或采用乙胺嘧啶或磺胺喹嗯啉等药物混饲或混水均有良效。适发季节采取安全的环境,而净化措施,比如采用“驱蚊蝇香草”,既能美化鸡场环境,且对人畜无害,在鸡场空地上适量栽培或将盆栽置于鸡舍窗户等处即可。蚊蝇滋生季节采用大蒜秸秆和艾叶点燃,鸡舍密闭烟熏15~20分钟,可除臭、杀菌并驱除蚊蝇。结合应用粘蝇板、灭蝇灯、电子灭蝇器和自动捕蝇器等安全设备消灭传播媒介。高发季节主动抓好蛋鸡舍内防暑降温工作,避免产生热应激。改善鸡舍的通风换气不良状况,合理均群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浓度,增加维生素和植物蛋白(大豆等)饲料的用量,增强整群体质和抗病力,适量补喂苏打粉助消化。抓好其他夏季重点传染病和其他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对症治疗。复方泰灭净按l00mg/L添加到饮水中饮用,或用原药按200mg/kg拌料投喂,连喂5~7天;血虫净按l00mg/L兑水混饮,连用5~7天;饲料中添加常用量2~2.5倍量维生素C以增强抗应激能力,并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及伤口愈合;加入维生素K以维持鸡体正常的凝血功能,防止内出血;适量补喂维生素A以维持鸡体内管壁组织的完好性;适量投喂青绿饲料补充各种天然维生素;治疗期间投喂易于消化的高能量日粮,适当补喂复合氨基酸以增进病鸡的消化能力,优化饲喂管理至痊愈。 |
上一篇:鸡腺肌胃炎病因剖析与治疗思路
下一篇:鸡传染性鼻炎的分段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