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潘宗伟:500头规模,亏了几十万。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2014年牧原上市,一上市就亏本,证监会询问,2015、2016年利润又翻倍。 非洲猪瘟后的下一轮猪周期会怎样?天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傅衍:产业恢复需要时间、疫苗上市未知、时间会往后延一些。 生猪养殖业现在正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傅衍和李宗均认为是成长期,秦英林认为是转型期。 “公司+农户”养猪靠谱吗? 铁骑力士集团猪业事业部总裁李宗均告诉我们,老百姓养猪,要想把母猪养好,把保育做好,把肥猪养好,甚至还要卖好,还是有一点复杂和难度。公司加农户,等于公司做了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事情,比如像种猪的养殖,就是由公司来做的,就只做肥猪,标准化的傻瓜式的养殖的这种方式。这样的话,技术更轻松,资本压力更小,各取所需,整合起来非常好。 罗莎是生猪养殖户,对这样的方式,她表示,这样的操作让资金压力没那么大,现在存栏3000头,如果自己去养,饲料药品等全都要自己用现金才能拿回来,但是“公司+农户”这个模式,公司会先提供,等到最后再结算。技术方面也支持,技术人员随时可以到场。销售的时候,公司统一价格回收,不用担心市场价是多少。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傅衍也支持这样的方式,他补充了一点,自繁自养的情况,疾病很难控制,各种疾病只会越积越多。但如果是“公司+农户”的方式,断奶母猪就离开猪场了,母猪只管繁殖,这里要求高技术、高生物安全、高管理水平,就是让疾病在母猪场不能爆发。到了农户那里,农户自己养自己的肥猪,积极性、责任心很高,哪怕国外最先进的(公司),他也希望是两点式的养。 原来“公司+农户”,农户那些点生物安全的措施是不到位的,它没有洗澡进去,没有实体围墙等等,发生了非洲猪瘟,猪死掉了。公司对于生物安全的意识的提高,很多条件也在改进,公司选农户的时候跟原来的标准也不一样。 未来的养猪很智能?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认为,模式的背后实际是资源的整合,将来大规模的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有智能化,以及人工智能,都有可能结合。可能下一步养几万头猪,就那么一个人,而且将来都是跨界的人,不是养猪的专业的人,学计算机、学算法、学电器控制的这些人都可以从事到养猪生产中来,这样相对应的劳动效率会更高,猪的健康的管理会上升到更高的级别。在未来和当前,当下和未来之间选择,还是倾向于向未来看。 养猪行业的他们有痛点?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认为,痛点还是技术,技术的背后是人才。期望通过人才推动技术来推动管理,现在期望的是跨界的人才。将来希望能够做一个机械,去捡个“病死猪”或者“赶个猪”,让人工智能,用机械类来代替人工劳动。 天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傅衍觉得中国的养猪跟国外最大的差别,就是国外是流程化的管理,有一系列的标准化的流程。养猪谁养都一样,中国的养猪可能经验多的师傅走掉了,就可能养不好了。但国外养猪,更多的是按照每个环节的流程,而不是凭某个人的经验,这个流程还不断地在改进,在修正。 铁骑力士集团猪业事业部总裁李宗均认为,痛点是,价值观要能够跟得上时代,现在都是智能化的猪场了,不像过去都是农民工,现在基本的养殖工人都是大学生,90后,甚至00后都来猪场养猪了。 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未来会啥样? 铁骑力士集团猪业事业部总裁李宗均认为,由一个企业化来主导产业链的运作,实际上是食品安全最好的保障方式。区域当中可能一体化,从养殖到屠宰到食品加工。 天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傅衍觉得从目前中国的发展来看,可能更多的是从养殖往屠宰走,在一个小范围内,你从饲料、育种、扩繁、养殖到屠宰,甚至加工,都在一个相对可控的一个范围内,养猪的目的是为了做肉。 |
下一篇:驴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