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口蹄疫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

日期:06-05 作者:赵志荀,张强- 小 + 大


(三)人感染口蹄疫

关于人感染口蹄疫的报道早有所闻。但对人口蹄疫的诊断主要根据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再结合当时当地的流行病学,与病畜或畜产品的接触史等作出的判断。据有关资料记载,每次口蹄疫大流行中,疫区总有数人甚至数十人的口腔、手、足患类似口蹄疫征候群疾病。感染人群主要是儿童,饲养员或屠宰工等,有饮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病畜牛奶,或在短期内接触病畜及畜产品的经历。患者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口干喉痛,口腔黏膜潮红,口、舌、唇及手指、脚趾出现水疱、烂斑等。1939年Paper等人将疑似患口蹄疫病人的水疱组织接种牛和豚鼠,动物呈现了典型口蹄疫症状。1965~1966年英国Pirbright动物病毒研究所报道,将可疑病人的上皮组织及淋巴液接种原代犊牛甲状腺细胞,48h出现口蹄疫病毒致细胞病变。另外一些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工作,但部分鉴定结果与与同年当地口蹄疫流行病学记载相左。

由于口蹄疫病毒在跨种传播时有较大障碍,因此该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小,该病由畜类传染给人类的致病条件仍不清楚。目前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该病的报导。口蹄疫确能感染人的证据还需进一步发掘。需要指出地是,口蹄疫和人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后者是由与口蹄疫病毒同一病毒科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四)易感动物的感染途径

各种动物对口蹄疫病毒的易感性不同,同一种动物,品种之间对病毒的易感性也有差别。口蹄疫病毒的致病力在型间和毒株间也有差异,有对牛致病力强而对猪致病力弱的毒株,也有对猪致病力强但对牛致病力弱的毒株。高度易感动物表现有临诊症状,产生抗体并有免疫力;中等易感为无症状感染,动物产生抗体,可获得完全或部分免疫力;轻度易感动物机体感染过程没有伴随产生血清学和临诊感染征候;不易感系指病毒在动物机体内不复制。

动物对口蹄疫病毒的易感性与动物的生理状态(妊娠、哺乳)、饲养条件和使役程度,免疫状况等因素也有关。易感动物卫生条件和营养状况也能影响流行的经过。畜群的免疫状态对流行的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曾患过病畜群中的年老动物被新成长的后裔所代替,在数年之后又形成易感性的畜群,从而构成新的流行。畜群的免疫状态是影响流行特点的重要因素。长期无口蹄疫史,不免疫接种的国家或地区一旦传入,口蹄疫的烈性流行特点会充分表现出来,否则表现温和。但是,当流行毒株很强时,即使疫苗免疫过的动物,也可以产生很高的感染率和严重症状。

口蹄疫病毒感染大多数偶蹄动物并产生临床症状。包括病毒血症,发热和出现一些病灶(在舌面,口和蹄部产生水疱)。症状的严重性会根据动物种和感染病毒的类型而有所不同。没有临床症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病毒感染和复制。在成年鼠病毒感染后未产生任何病灶和发热,但却有一个病毒血症阶段,在此期间可以从其循环血中分离到病毒。

易感动物通常经消化道感染,也就是污染的草料或饮水而感染,但病毒也可经皮肤或黏膜(口、鼻、眼等)侵入,近年来发现呼吸道感染更易发生,口蹄疫病毒对口、鼻、舌、蹄、乳房或乳头皮肤等上皮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嗜性,在许多上皮细胞中复制,首先在扁桃腺及咽喉处等部位增殖,同时进入肺部组织,在吞噬球、肺泡上皮或内皮细胞内生长。病毒在接种6h后就可在肺部出现,Brown等使用原位杂交方法发现病毒还出现于身体其他许多部位,包括舌头,眼睑,趾间、蹄部冠状沟,尤其是大量的病毒存在于后二者的棘细胞层细胞胞质内,时间上与病毒血症发生时机相同(接种24h以后,30h以内)。利用气管接种发现较多量的病毒出现于咽喉部位而非肺脏,可见肺脏并非此病毒在体内繁殖的原始部位。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进而深入淋巴及循环系统,病毒广泛扩散到全身导致病毒血症,最后感染全身各部位的组织。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软上颚背部的上皮细胞是病毒最初感染的部位,在持续感染的动物中,也是病毒复制的场所,口蹄疫病毒侵入动物机体后迅速增殖,感染由鼻咽部开始。病毒通过淋巴流从鼻咽部侵入全身循环,并在潜伏期阶段就扩散到全身。

上一篇:上海市非洲猪瘟防控关键风险点评估

下一篇:猪场传播非洲猪瘟媒介节肢动物及其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