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9年4月2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乡村产业是根植于乡村,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引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出专项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创新创业等,制定实施一系列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科技创新、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措施。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及“放管服”等改革,激活要素、市场和主体,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营造创业氛围,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每年举行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投资兴业。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粮食产能巩固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4亿亩,完成9.7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2018年粮食产量13158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棉油糖、果菜鱼、肉蛋奶等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绿色发展有力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农用地膜回收率达到60%,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超过3000万亩。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近3年来累计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面积800多万亩,增加大豆面积2000多万亩,粮改饲面积达到1400多万亩。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奶业振兴扎实推进。 (二)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各地依托乡村资源,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化乡土产业,创响特色品牌约10万余个,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00个。农产品加工深入推进,引导加工产能向粮食等主产区布局,促进就地加工转化。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营业收入14.9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健康养生等园区景点,2018年接待游客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乡村服务业创新发展,2018年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000亿元。 (三)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融合主体大量涌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融合业态多元呈现,发展综合种养等循环型农业,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延伸型农业,2018年主食加工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融合载体丰富多样,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32个、农产品加工园1600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148个、农业产业强镇254个。 (四)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构建。各地发展企农契约型合作模式,已有1亿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推广利益分红型模式,通过“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探索股份合作型模式,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
下一篇:突然,一切来得那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