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给产业发展带来更大价值?如何让人才这第一资源发挥更大的创新效能?对于这些问题,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杨长锁在接受《国际家禽》杂志记者专访时做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蛋鸡育种的发力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一、请结合你们团队在蛋鸡体系中的岗位设置,谈谈过去十年取得的主要成果。 杨长锁:目前,我们团队的岗位名称是遗传评估,属于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 2008年~2015年期间,我们团队的岗位名称是配套系选育;“十三五”期间,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按照农业部科教司的要求,整体上对原岗位名称进行了优化调整, 我个人非常认同蛋鸡体系对原有岗位所进行的优化调整。 蛋鸡体系组建10年来,我们团队围绕岗位设置目标,紧密与蛋鸡产业体系内上海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围绕蛋鸡新配套系选育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成功选育 “新杨白壳”“新杨绿壳”和“新杨黑羽蛋鸡”三个配套系,分别于2010年11月和2015年4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并在国内正式推广,这是我们团队的主要研发成果,当然在育种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中青年人才培养和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少成果。 蛋鸡育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新杨”系列蛋鸡配套系的选育历程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三个配套系的选育成功与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密切相关。在长期选育技术成果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加上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经费支持,这些成果才得以问世。 国内蛋鸡产业升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增加培养人才的经费预算。这方面需要向日本的企业学习和借鉴。 二、能否谈谈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十年发展情况以及其对蛋鸡产业的作用? 杨长锁: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年的发展历程,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对蛋鸡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具体来讲,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充分整合了国家、地方蛋鸡领域的优势科技资源和人才队伍,构建了比较系统的蛋鸡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以市场需求、产业问题为导向,不同学科领域科学家、企业家之间通过密切合作、科研攻关、集成推广,共同来解决蛋鸡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点,对蛋鸡产业发展产生了“1+1>2”的效能。 针对我国蛋鸡产业的转型升级,国家蛋鸡体系的系列成果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推进了蛋鸡生产转变。比如,蛋鸡品种创新与高效扩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蛋鸡标准化养殖支撑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蛋鸡重要垂直性传播疾病的净化等重点任务均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年通过国家审定的蛋鸡配套系新品种均凝聚了蛋鸡产业技术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集体智慧。 三、团队未来的主要研发方向是什么? 杨长锁:结合我们团队已有的研发工作基础,今后的主要研发方向为: 一是继续研发蛋鸡育种新技术,特别是结合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蛋鸡育种的应用方面开展蛋鸡育种新技术研发,同时利用蛋鸡育种新技术选育专门化新品系和蛋鸡配套系;二是蛋种鸡制种技术集成、熟化和产业化应用,在蛋种鸡制种环节上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雏鸡生产质量和效率;三是结合南方地区的蛋鸡饲养热应激和鸡蛋质量开展蛋鸡热应激的分子机理和缓解措施研究,另外通过肠道健康管理达到鸡蛋品质保障目标。四是为我国未来非笼养蛋鸡生产技术需求进行技术储备研究。 四、您对国家家禽遗传资源保护与未来蛋鸡育种方向有何思考? 杨长锁:首先谈谈家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家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是家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种质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努力开创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相融合的新格局。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每年会审定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作为家禽专业委员会委员,我觉得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家禽后遗传资源保护有利于满足未来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对新品种选育的基因资源。比如说,现在,我们对子孙后代对禽产品的需求是未知,家禽遗传基因库为新需求提供了基因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家禽遗传资源多样化保护的力度,而不要把一些好的资源丢失掉,这样才能促进家禽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未来不确定的市场需求。 二是要满足未来世界增加人口的食品需求。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要达到90亿,如何满足增加人口对食品的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家禽产品在这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主要是基于蛋鸡与肉鸡惊人的饲料转化效率,以及其满足世界区域多元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
上一篇:母猪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关键点
下一篇:荣昌猪肉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