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建立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研观测监测网络,创新稳定支持模式和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依托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科学观测试验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重点开展农业生物资源、水土质量、产地环境、生态功能等基础数据的系统观测和监测,补齐科学积累不足的短板。 ———加强国际合作,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和落实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工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标准的对接与协同,进一步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体系建设,加强双边地理标志和农产品互认工作,积极参加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国际展会。聚焦核心生物资源和产业关键技术,积极拓展渠道,谋划一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共建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和园区,集聚国际智慧和资源,协同研究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二)强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以调动积极性为导向的研推用主体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权益改革,将科研成果归属依法赋权给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探索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新机制,探索对使用绿色发展新技术的激励机制,调动支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研究者、推广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 ———建立以绿色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以绿色指标为核心的科研评价导向,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使之成为评价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重要依据,促进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向绿色转变。 ———建立以互利共赢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新时代发展绿色产业,就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投入品、生产技术、资源利用和机械装备等方面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集成应用的主体作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三)强化科技政策制度保障 ———建立绿色发展技术任务清单制度。根据绿色发展技术各方面的任务清单,面向全社会发榜,吸引和支持有科研基础和优势的企业、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等,积极参与揭榜,对任务完成好、改善效率高的,予以适当后补助。 ———建立绿色发展技术风险评估和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制定绿色发展技术风险评估办法和市场准入标准,对绿色发展技术成果本身以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风险进行鉴定评价,提出市场准入要求,对生产经营行为提出相应规范。 ———建立绿色发展技术和良种用户奖励制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建立财税、信贷担保等奖励制度,鼓励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等生产经营者使用高效、安全、低碳、循环的科技成果。 (四)强化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大 PPP 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推广应用,以企业为主体,吸引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社会团体等资本,与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发展壮大农业绿色产业。 ———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用。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创新完善农技人员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机制、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等鼓励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衔接和联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科学精准高效地开展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 ———加快绿色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构建市场化的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体系,拓展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优惠政策和制度,大幅压缩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实施,结合“五区一园”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技术示范样板。 |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8年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进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河北省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