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有细菌性的包括大肠杆菌(仔猪黄、白痢)、沙门氏菌(仔猪副伤寒)、魏氏梭菌、仔猪红痢、链球菌等;病毒性的包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伪狂犬等;寄生虫性的包括球虫、弓形虫、毛首线虫(鞭虫病)、蛔虫、隐孢子虫等;中毒性的包括细菌毒素、药物中毒、霉菌毒素中毒等;营养性的包括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油脂类成份高、微量元素不平衡等。 1、治疗腹泻的基本原则 1.1 要及时补充体液,防治因脱水造成死亡。 1.2 不要着急止泻,通过腹泻物及时排除体内有毒物质。 1.3 要对因治疗,病毒性因素可以考虑提高机体免疫力,细菌性因素可以考虑用敏感药物治疗,寄生虫因素要考虑驱虫,中毒因素要结合解毒,营养因素要考虑调整饲料配方。 2、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控动物疫病最直接而有效的办法,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饲养环境。 2.1 及时清除动物舍内外粪便及其他污物,保持不积水、干燥。 2.2 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及时排出污浊空气,不断进入新鲜空气。 2.3 每日对饲槽、产床刷洗。清除出去的粪便及时发酵处理。 2.4 降低噪声。饲养场选择场址时应尽量选在无噪声或噪声较小的场所。 2.5 防暑防寒。夏季特别要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动物舍应安装换气扇或安装水帘。 2.6 夏季增加饮水,同时消灭蚊蝇。冬季注意防风,保持干燥。 2.7 严格消毒制度。门口设消毒室(池),室内装紫外灯,人员进入场区(生产区)必须更换衣服、鞋帽。 2.8 温、湿度控制。猪舍,尤其是猪产房的温、湿度控制对于预防猪腹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房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昼夜温差最多不超过6℃;湿度应控制在50%~60%。 3、消毒技术 消毒是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或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蔓延。 3.1 消毒剂的分类及特点 ⑴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为高效消毒剂,杀菌范围广,对细菌、病毒、芽孢、霉菌都有效。缺点易腐蚀。 ⑵季铵盐类消毒剂,常用的有新洁尔灭、百毒杀、消毒净等。为高效消毒剂,结构稳定,对有机物穿透能力强,无残留、腐蚀,对人畜安全可靠。缺点对有些病毒杀灭效果不好。 ⑶碱类消毒剂,常用的有氢氧化钠(火碱)、氧化钙(生石灰)等。为高效消毒剂,对细菌、病毒、芽孢、霉菌都有效。缺点受浓度影响加大,有较大的腐蚀性。 ⑷醛类消毒剂,常用的有甲醛、聚甲醛、戊二醛等。熏蒸消毒用,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缺点有毒,易致癌。 3.2 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有清扫、晾晒、紫外灯照射等。化学消毒有喷洒、喷雾、浸泡、熏蒸、生物热(发酵)消毒。要注意熏蒸消毒要保持12~24h。 3.3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前,应根据消毒物品、传染病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消毒剂、时间、浓度才能保证消毒效果。在消毒中,要考虑温度、湿度。(甲醛温度越高效果越好,湿度是80%~90%)消毒后,保持环境、保存物品防止二次污染。 3.4 滥用消毒剂的危害 3.4.1 对动物和人造成健康危害。刺激性消毒剂能引起流泪、肿胀、气管喉头水肿。紫外灯能引起皮肤癌。 3.4.2 损伤物品和器具。有腐蚀性的消毒剂如石灰水、氢氧化钠等易腐蚀饲槽、围栏等,容易存留细菌病毒。 3.4.3 破坏生态环境。滥用消毒药,有益菌被杀灭,而抗药性强的微生物会更加猖狂。 3.4.4 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消毒剂也是药,长期使用也会造成抗药性,丧失消毒效果。 3.4.5 引起生物变异。消毒剂的不合理应用同抗生素一样,会促使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很细微的,但经过数代甚至更多传代以后,就可由量变到质变,出现新的变种。 |
上一篇: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
下一篇: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