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7年对24个省(市)不同规模的472个猪场的39173份血清抗体的监测结果表明:样本总阳性率为81%,与往年的检测情况相当。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的99.4%,阴性场只有3个。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表示,全国几乎没有蓝耳阴性的商品猪场。据2017年对24个省(市)不同规模的472个猪场的39173份血清抗体的监测结果表明:样本总阳性率为81%,与往年的检测情况相当。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的99.4%,阴性场只有3个。 一、国内猪场蓝耳病流行情况 我国目前猪场的蓝耳病总体上平稳,但是并不稳定。大规模的流行已经很久未见,蓝耳病的主要流行形式是散发和地方性流行。虽然蓝耳病造成大规模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蓝耳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却有增无减。 猪蓝耳病在猪场内的主要临床表现除了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之外,更重要的是蓝耳病导致的继发感染。 二、蓝耳活疫苗免疫情况 目前,由于蓝耳活疫苗的普遍使用,可以说全国猪场一片“蓝”,蓝耳病已经成为猪场的最主要疫病,也成为猪场的“常在性”疫病,蓝耳病的复杂程度随着毒株的增多也在加剧,商品猪场普遍是阳性,国内蓝耳病毒阴性猪场屈指可数。 从2014-2016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猪场(不论免疫不免疫蓝耳疫苗)蓝耳病阳性率基本上都在99%左右。而猪场蓝耳病的高阳性率与蓝耳活苗的大规模应用是分不开的。目前商品化的蓝耳病疫苗(获得批文)有9种,其中灭活苗两种,减毒活苗有7种。而另据某媒体的统计数据,国内免疫蓝耳疫苗的猪场占72%,不免疫蓝耳疫苗的仅占28%。而每年免疫2次以上蓝耳疫苗的猪场占67%。 可以说,蓝耳疫苗的普免,特别是蓝耳活疫苗的普免导致了我国蓝耳毒株的多样性。首先疫苗病毒在猪(易感动物)体内不断繁殖传代,会出现与疫苗类似的新毒株和毒力返强的毒株;其次是疫苗毒和疫苗毒之间可能发生重组,疫苗毒和野毒之间也可能发生重组。 三、蓝耳病毒毒株的演化 NADC30-like毒株成为近年来流行的毒株。该毒株在2014年开始流行,到2015年该毒株疫情已经涉及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北、广东等地,上述地区众多猪场出现感染和发病。 NADC30-like毒株感染猪场以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为主,哺乳、保育、育肥仔猪则以呼吸道疾病和细菌、病毒的继发感染为主,死淘率增高。目前尚没有疫苗能抵抗该毒株的感染,疫苗免疫仅能提供有限的交叉保护力。 NADC30-like毒株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该毒株极易与我国的毒株(野毒、疫苗毒或疫苗演化毒株)重组,重组的毒株越来越多。 四、猪蓝耳病防控对策 杨汉春老师认为疫苗频繁的免疫已经进入死胡同,蓝耳病毒的特性使得疫苗过度免疫只会让国内猪场蓝耳病毒毒株更多,防控形势更复杂。对于蓝耳病的防控策略,杨汉春介绍,不能用其他传染病的防控理念防控蓝耳病,而首先要重视和强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而蓝耳病防控的关键是要从生物安全、建立阴性种猪场、合理使用疫苗以及其它措施等方面入手。 1. 生物安全 针对猪场外部生物安全,需要切断PRRSV的传播途径,防止新毒株传入。其中,在引种工作上,要禁止引入PRRSV抗体阳性种猪。确保公猪精液不带毒。而在运输工具上,要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人员控制上,进猪场前要进行隔离、淋浴、更换衣服等。有时候饲料也会携带病毒,因此也需要注意。 而针对猪场内部生物安全,主要思路是要清楚并降低猪场内PRRSV的污染与病毒载量,阻断病毒在猪群中间的循环与传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全进全出、批次饲养;分区(多点)饲养;猪舍卫生消毒;猪场内环境的清洁消毒;带猪消毒;猪场设施的定期清洗消毒;更换猪舍针头;杜绝饲养员串舍;净道与污道分开;采用空气过滤系统;及时淘汰发病猪与无害化处理等。 2. 构建阴性种猪场 构建PRRS阴性种猪场和种公猪场阴性种群要维持阴性,不使用活疫苗,阳性种群则减少活苗使用到不使用活疫苗,并通过净化措施,最终构建阴性种群。种公猪场一定要保持阴性,不能使用活疫苗。 3. 合理使用疫苗 商品猪场应理性使用PRRSV MLV疫苗蓝耳减毒活疫苗只适用于阳性不稳定的猪场和发生疫情的猪场,阳性稳定的猪场不应使用活疫苗。 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苗,要选择安全性好的,适合的疫苗。经产且抗体阳性母猪群不免疫(ELISA抗体阳性率80%以上);阳性猪场的阴性后备母猪或引进的阴性种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1次。猪群稳定后应停止活苗免疫。 |
上一篇:羊药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