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侠,1914年6月11日出生于杭州一个贫困的市民家庭。父母靠手工业谋生,开过成衣铺,经过多方集资到上海开办小型织绸厂。1926年,他从杭州市模范小学毕业后,入杭州宗文初中学习。1929年,入上海同济大学附中读高中。中学毕业后,在沪学医,晚间帮父兄算帐,由于绸业萧条而陷于破产,只得去南京投靠亲戚。此时正值“九·一八”事变,谋事困难,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他暂时谋到“三等录事”的微职。每天下午跟一位英语译员帮同赶译当天未见报的路透社电讯。期间,投入爱国行动,在市内驱车散发在沪杀敌战报。同时为争取考大学,在南京健康补习学校补习,并考取了浙江医药专门学校。无奈家中经济拮据,无力攻读。后悉陆军兽医学校首次来南方招生。因陆军兽医学校地处北平,被认为是民主救国的堡垒,同时学费、杂费等一应全免。这对他很有吸引力,应试后,于1932年8月被录取。入学半年他完全打消对兽医的误判,不仅对校舍及设备有良好的印象,而且教师大多是留日的知名学者,更有德国柏林大学兽医病理学教授爱倍尔贝克(Eberbeck)教授和蹄铁专业的贝尔哈特(Berhat)来校执教,获益甚多,自此喜欢上兽医专业。1936年夏毕业,被分配到句容种马牧场任实习员。次年抗日战争爆发,先后调往“两广”的惠阳和柳城牧场,任上尉育马课教员。1941年母校成立畜牧学科(系),乃奉调回母校安顺陆军兽医学校任少校教官,到抗战末期,1944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凯思敏 (Kitselman) 和农业部畜产局技师柯柏来德(Cooperider)来校教学,他又向美国专家学习。1945年8月升为二等正教官(同副教授职)。当时,原句容牧场也迁来贵州,距学校不足30里。因此,谢成侠不仅承担陆军兽医学校养马学和畜产学总论两门课程教授,还经常带学生去牧场教学实习。 1946年夏,谢成侠等8人受国民政府国防部选派留美,先在堪萨斯州立大学由易博生教授(H·Ibson)为导师进修研究,1948年5月获理学硕士学位,随即考入伊利诺大学,在劳勃茨教授(E·Roberts)门下,为争取哲学博士候补生资格,通过第二外文(德文)考试,深得导师嘉赏。这两位导师都是世界闻名的家畜遗传学家,对他的选课和论文有更多要求及指导,并使他受益匪浅。后因南京政府危在旦夕,留学经费停发,加之86岁老父在病中,经导师准许,中断学业,并嘱回国后按既定方案继续研究,将来再来美完成学业。1949年春回国后,即被任命为浙江农改所技正。同时母校--陆军兽医学校亦升任他为中校教官兼马政学系主任,但由于家庭关系及交通不便,虽接受任命,无法成行。杭州解放后三个月,旋即离开农改所。1949年9月任教于浙江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到1952年院系调整时,他服从工作需要,惜别杭州,从此在南京度过他的后半生。 谢成侠不辞劳苦地走遍我国边疆主要牧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劳心于著作和译述,撰写论文,数以百万字计。他向来对于工作有计划性及系统性;首先完成养马科学研究,继而开拓家畜繁殖科技领域。对畜牧史的研究,虽出于业余爱好,亦不遗余力,其成就更为突出。 此外,他还曾担任南京畜牧兽医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兼《畜牧兽医》主编长达15年;接受《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和《辞海》初版撰写条目的任务。他对全国和本省畜牧兽医学会的活动,一向也很重视,他原是1954年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届畜牧兽医学会南京地区的唯一出席代表(另有特邀代表一名,当选为理事),后聘为家畜繁殖研究会荣誉理事,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委,副理事长,后为顾问。 由于多年操劳过度,1986年病倒,从此退休,虽是老骥伏枥,仍不服老,耄耋高龄,尚在为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1996年因病逝于南京,享年83岁。 良工心苦,桃李不言自成蹊 谢成侠长期以来博采广收古今中外文献,只要是畜牧兽医方面的有关资料,无不尽力收集,这正是他完成许多主要论著的基础,而且一有机会即深入实际。在早年他还自绘图表或做成幻灯片,以作教学之用。 1952年院系调整后,谢成侠担任南京农学院繁育教研组主任,由4位教师分担一门课,以发挥集体力量,同时他还担任养马学的教学。 198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谢成侠鉴于专业师资阵容薄弱,向全系教师倡议,主张一人要当两人用,要把“文化大革命”浪费的光阴夺回来。实际上,长期以来他一贯按此身体力行。他曾每年担任四门课程,即家畜解剖学、兽医外科学附外科手术、家畜育种学、畜产品检验,同时有实习课。当时养马学也由他讲授。在教学上,他总是虚心好学、亲力亲为,至今浙江大学仍保存着他亲手制作的马、牛和绵羊骨骼整体标本,还有他亲手绘在大幅白布上的人马比较解剖图。 矢志马学,成为我国养马科学的开拓者 谢成侠一生热爱马学,在他的著作中,尤以《养马学》和《中国养马史》最有代表性,后者还由日本专家译出日文本。他还发表有直接与现代马匹育种有关的论文,都有独特的创见。 |
下一篇:肖有恩:领跑行业的“猪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