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病理变化。流产母猪子宫内膜充血,并覆有黏稠的分泌物,少数有出血点。发高烧或产死胎的母猪子宫黏膜下组织水肿,胎盘呈炎性反应。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猪,可见到脑膜和脊髓膜充血。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木乃伊胎儿从拇指大小到正常大小;肝、脾、肾有坏死灶;全身淋巴结出血;肺瘀血、水肿。胎盘水肿或见出血。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小坏死灶;睾丸硬化者,体积缩小,与阴囊粘连,实质结缔组织化。 2.治疗 处方1:⑴康复猪血清40ml,一次肌内注射;⑵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l,10%VC注射液10ml,2.5%VB1注射液25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⑶10%水合氯醛20ml。一次静脉注射。注意不要漏出血管外;⑷板蓝根注射液20~40ml。一次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d。持续高温时,可配合肌内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20ml,每天2次。 处方2:生石膏120g,板蓝根120g,大青叶60g,生地30g,连翘30g,紫草30g,黄芩20g。水煎,一次灌服,每天1剂,连用3剂以上。 处方3:生石膏80g,大黄10g,元明粉20g,板蓝根20g,生地20g,连翘2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5d。 防蚊灭蚊,根除传染媒介,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夏季圈舍每周2次喷杀虫剂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三、猪球虫病 球虫寄生于猪肠道的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猪等孢球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种,引起仔猪下痢和增重降低。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或带虫者。 1.诊断要点 (1)病原为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和等孢属,致病性较强的有猪等孢球虫、蒂氏艾美耳球虫、粗糙艾美耳球虫和有刺艾美耳球虫。临床上,除猪等孢球虫外,一般多为数种混合感染; (2)流行特点。各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哺乳仔猪发病率高,容易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高,成年猪多为带虫感染。感染性卵囊(孢子化卵囊)被猪吞食后,孢子在消化道释出,侵入肠上皮细胞,经裂殖牛殖和配子牛殖后,形成新的卵囊,脱离肠上皮细胞,随猪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经孢子生殖阶段,发育为感染性卵囊。饲料、垫草和母猪乳房被粪便污染时常引起仔猪感染。饲料的突然变换、营养缺乏、饲料单一及患某种传染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小病。潮湿有利于球虫的发育和牛存,故多发于于潮湿多雨的季节,特别是在潮湿、多沼泽的牧场最易发病,冬季舍饲期也可能发生。潜伏期2~3周,有时达1个月; (3)临床症状。猪等孢球虫的感染以水样或脂样的腹泻为特征,多发生于7~10日龄哺乳仔猪,腹泻出现在断奶后4~7d时,发病率很高(80%~90%),但死亡率都极低。开始时粪便松软或呈糊状,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水样。仔猪身上粘满液状粪便,使其看起来很潮湿,并且会发出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病猪表现衰弱、脱水,发育迟缓,时有死亡。不同窝的仔猪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同,即使同窝仔猪不同个体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组织学检查,病灶局限在空肠和回肠,以绒毛萎缩与变钝、局灶性溃疡、纤维素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并在上皮细胞内见有发育阶段的虫体。 艾美耳属球虫通常很少有临床表现,但可发现于1~3月龄腹泻的仔猪。该病可在弱猪中持续7~10d。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腹泻,有时下痢与便秘交替。一般能自行耐过,逐渐恢复。 2.治疗 处方1:氨丙啉60mg∕kg。仔猪内服。 处方2:氯苯胍20mg∕kg。内服。每天1次,连用4d。 处方4:磺胺氯吡嗪钠600 ppm。饮水。连用4d。 处方4:磺胺二甲基嘧啶0.1g∕kg体重。内服。每天1次,连用4d。 处方5:旱莲草、地锦草、鸭跖草、败酱草、翻白草各等份,混合。每头猪50g煎服。每天1剂,连用4d。 四、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枢神经系统障碍、发热、局部皮肤持续性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 1.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中对猪的危害较大。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肌体。当黏膜、皮肤有损伤时,更易感染发病。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初期死亡率高。伪狂犬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不清洁的畜舍内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月以上,在生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对碱性物质敏感,高温可杀死该病毒; |
上一篇:规模化猪场增生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控
下一篇:初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