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绅,字毅之,1900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北洋陆军兽医学校(解放军兽医大学前身)第六期本科学员,国民党原陆军兽医学校中将校长。杨守绅终生从事畜牧兽医和兽医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著名的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兽医学和生物制品界的元老和重要奠基人,1984年1月14日病故于美国洛杉矶,享年85岁。
出生寒门,始终不坠奋进之志 杨守绅祖籍湖北宜昌,出生于北京,5岁丧母,19岁丧父,家境出身贫寒,幼而聪慧,勤奋好学。1915年,15岁的杨守绅考入陆军兽医学校兽医本科专业。1919年夏,时年19岁的杨守绅毕业,被分配到陆军军医司兽医科担任上尉科员。 1923年11月8日,杨守绅与曾长期担任清廷兵部和北洋陆军部高级文官塔式古(名齐贤)的女儿白志康(汉族名)女士结婚,婚后育有三子一女。其中,次子杨正彦后来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香港《文汇报》副社长兼总主笔(即总编辑)、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白志康女士与杨守绅先生一生四处奔波同甘共苦20年,因病于1943年去世,年仅40岁。 1928年9月,杨守绅辞去通过文官考试所获取的技术职务,到陆军兽医学校任少校教官。时陆军兽医学校已被南京国民政府接收,并由北平迁往南京,杨守绅先生担任学校生理学教官并兼任该校附设病马厂厂长,病马厂规模大,设备完善(尤其外科),专治马牛骡驴等大动物病。 1933年杨守绅被派到协和医院从事生理学系观察教学及研究工作,被该系主任林可胜先生所看重。遂被推荐给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刘瑞恒。1934年杨守绅经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刘瑞恒署长推荐,被派接受国际联盟奖学金赴法国主办的巴斯德研究所学习兽医生物制品制造技术。 扎根西北,致力人畜疫病防治 1934年3月,奉卫生署令杨守绅担任西北防疫处筹备员,带领中央大学第二期毕业生1人,陆军兽医学校毕业生4人,蒙藏学校毕业生7人,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陈文贵一起参与西北防疫处的创立。1934年8月1日,西北防疫处正式成立,时卫生署派中央防疫处处长陈宗贤暂兼代西北防疫处处长,陈文贵代理技正。年底,杨守绅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学习回国,被卫生署派为西北防疫处技正。成立之初,西北防疫处分设两科,一科为人医,制造霍乱、伤寒疫苗,以李希珍医师为科长;二科以兽疫防治为主,先后以刘行骥、杨守绅为科长,负责兽疫的调查与扑灭。人员不足20人。 1935年初,陈宗贤、陈文贵与中央防疫处第三科科长齐长庆奉指赴绥远省筹建蒙绥防疫处。1935年9月,杨守绅奉民国政府令升任为技正,担任第二任西北防疫处处长。西北防疫处成立后主要生产少量人用血清疫苗。生产的兽用生物药品主要有牛瘟脏器苗、牛瘟血清、二号炭疽芽孢苗、鼻疽菌素等,年产量40—60万毫升。鉴于西北各地疫情频发,杨守绅主政期间,西北防疫处在甘肃、青海、宁夏先后建立了夏河、临洮、临潭、西宁、门源、湟源、共和、银川等防治所,派赴技术人员,负责各地的防疫工作。 1938年6月,内政部卫生署改派杨永年代理西北防疫处处长。在临时寄住于西北防疫处的蒙绥防疫处处长齐长庆的监督下,杨守绅与杨永年进行了处务交接。杨守绅辞去西北防疫处职务后,任甘肃学院(今兰州大学)医科细菌学教授一年。 |
上一篇:我国西兽医学的开拓者——朱建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