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当前口蹄疫的流行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与特点。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轻重与猪群的健康状况、猪场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发病时的表现各猪场有所不同,常常出现继发感染与混合物感染,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由于变异毒株的出现,使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够确实。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措施,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合理使用疫苗,有效的药物防控是应对口蹄疫的有效措施。 一.当前口蹄疫流行新动向 近几年来,口蹄疫的流行从没有停止过,或轻或重,一直在某些地区流行。特别是冬季流行较为严重,即使到了夏季疫情也得不到完全平息。更值得注意的是口蹄疫的混合感染增多,常常是与其他病同时或相继发生,给口蹄疫的防控增加了难度,对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威胁。从口蹄疫流行及发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于口蹄疫病毒与疫苗 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包括O型、A型、C型,亚洲1、2、3型,O型中有几种亚型,各亚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感染了一种亚型口蹄疫的病猪仍可以因为感染另一种亚型而发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口蹄疫病毒不但血清型多,而且同一血清型的不同分离毒株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血清亚型数量的增多,使用亚型的划分,已出现了难以理顺的结果。 自从出现了口蹄疫变异毒株后,疫苗的免疫效果就受到了质疑,养猪人普遍感到免疫效果不理想。有许多猪场尽管按程序注射了疫苗,但仍然发病,更有连续注射3次疫苗还发病的例子。 近1-2年新出的口蹄疫疫苗中包含了新的毒株,如缅甸98等新毒株,免疫效果比较好。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虽然疫苗不能完全避免猪发病,但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减少死亡,缩短病程,容易控制。而且这种效果与注射次数成正比。所以,有的厂家主张连续注射3次疫苗,但过度注射疫苗的应激反应与副作用也很大。口蹄疫的预防,不能完全依赖疫苗,综合防控将是主要的趋势。 2.猪场管理水平与发病率的关系 当病毒袭来时,在各猪场的表现并不相同,同样发病时轻重也不同。一些管理水平高、生物安全措施好、猪群健康状况好的规模猪场可避免发病,即使发病去了,表现症状较轻,恢复较快,损失不大。而损失最大的就是管理水平比较差的中小型猪场,一旦发病,由于猪群的健康状况不理想,处理不得当,往往症状比较重,死亡率高。 特别是极易继发多种病毒与细菌性疾病,当出现了严重的继发感染、混合感染,控制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猪的了口蹄疫尚未痊愈,高热病又来了,结果是造成猪的大量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口蹄疫的发病机理 口蹄疫病毒经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或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后,在上皮细胞内增殖,几小时后,大量病毒由原发性水疱进入血液,病毒随血液到达上皮黏膜和心肌,并在此复制,产生病毒血症。病毒血症一般持续3-5天。当体温明显升高时,血液中含毒量明显下降。这可能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关。 4.发病时的主要特点 发病比较轻的猪场,哺乳仔猪可因心肌炎而突然死亡,保育猪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2-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病猪开始采食。部分仔猪蹄部会出现水疱、破溃、出血。个别体质差的会因心肌炎而死亡。因为心肌炎的存在,仔猪已承受不起刺激性,常因注射药物应激而死。中大猪及母猪,病初体温略高,只见2-3天的减食。以蹄部的水疱、破溃、出血为主,如果保护的好,不出现感染一般不会脱壳,恢复较快。 发病比较重的猪场,哺乳仔猪及保育猪以心肌炎为主,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90%以上。中大猪也可因心肌炎而突然死亡,蹄部出血,严重时脱壳。种猪以蹄部、乳房水疱为主,死亡较少。 管理水平差、猪群健康水平低我的猪场常常引起严重的继发性疾病,如体内潜在的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及各种细菌趁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时繁殖,环境中的病毒、细菌也会乘虚而入,口蹄疫造成的伤口也成为病原侵入的门户,造成严重的继发感染及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死亡率也明细增加。 |
上一篇:蛋鸡产蛋性能下降的前兆与解决方案
下一篇:鸡肝脏疾病分类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