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提升学科实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尹凤阁呕心沥血,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兄弟院校的支持和帮助,终于在1985年获得了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权,这是河南农业大学如今的兽医学国家一级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的肇始。但在当时,由于学科底子薄,没有取得学位授予权,因此头几届的研究生要到华中农业大学参加考评、答辩,方能取得学位。为此,尹凤阁教授不辞劳苦,和学生一起,多次往返奔波于武汉和郑州之间。 尹凤阁教授生活俭朴,高风亮节,为学院和学科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1980~1982年,他被国家农业部公派至德国西柏林兽医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留学访问期间,他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甚至有一整年没有舍得吃一片西瓜。当时德方研究所安排他在职工餐厅用餐,但他坚持自己做饭。他说,这样虽然辛苦一些,但能省下不少钱,原本只够一天的餐费(约20马克)这下子足够对付一个礼拜呢。回国时,他把省下来的补助金几乎全部用于购买电冰箱、摄像机、细菌滤器等仪器设备,并无偿捐献给了学科实验室。当时的《河南日报》曾为此做了专题报道。在多年的技术服务中,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这些钱,他大都用在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他带领课程组先后向学院上缴百万余元的科技服务收入,支持了学院的发展;他修建了八间平房,使研究生有了专门做实验的场所;他用创收经费购置了大型全自动孵化器、大型卧式高压灭菌器、超净工作台、低温冰箱、病毒超浓缩提取装置等大量仪器设备,大大充实了科研条件。多年来,他还以个人名义默默资助了30多名家境贫困的大学生,资助金额达15万元以上。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尹凤阁教授拿出个人积蓄,一次性缴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 1995年,尹凤阁教授光荣离休。视工作如命的他,却不肯就此安享清福。他仍然关注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注着科研,关注着养殖业。他把亲手建立的实验室交给院里使用,自己在学校旁边开了一家动物门诊部。在这里,他每天要接听无数的咨询电话,每天都有养殖场或养殖户前来就诊。有的养殖户一打电话就是接近一个小时,但老先生总是不紧不慢,仔细询问病情,耐心解答疑问,悉心予以指点。同时,这个门诊部里常年有一拨一拨的学生在这里实习,为牧医学子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场所。老先生手把手地教这些学生进行动物尸体解剖、实验室诊断等技术,并鼓励他们热爱本专业,勤于探索。为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他于2008年3月用自己的的10万元积蓄设立了牧医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几年来,已有20多个科技创新小组得到资助,并取得了喜人的收获。 “一片丹心育桃李,两袖清风写人生”,这,就是尹凤阁教授。这位解放前就参加革命、担任过副校长、当过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长者,总是那么低调地做人,默默地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了自强不息、勤奋求实、甘于奉献的无悔人生。让我们衷心祝愿老人家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花长艳! |
上一篇:张满其:一心为民的好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