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

日期:11-02 作者:齐冬梅- 小 + 大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该菌广泛存在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中,当在特定条件下侵入猪体内后会引起全身性细菌感染,从而引发猪的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常见的临床病变。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感染4周龄-2月龄的断奶仔猪和保育猪,猪感染后的病死率很高,有的可达到50%。副猪嗜血杆菌常继发或并发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等有免疫抑制的疾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副猪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巴斯德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无运动性、无鞭毛、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具有球杆状、棒杆状和长丝状等多种形态,通常具有荚膜。副猪嗜血杆菌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也称V因子),并在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副猪嗜血杆菌的菌落呈针尖大小、边缘整齐、半透明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可形成卫星菌落。

2.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

副猪嗜血杆菌入侵到宿主机体内部并引起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病,需要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来建立感染和引发疾病。研究表明,Hps通过粘附和入侵宿主上皮细胞建立初步感染,进而通过降解IgA逃避宿主的天然免疫、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逃避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等维持自身的存活。Hps在宿主体内大量增殖,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粘附和入侵细胞  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侵入有利于病原菌突破宿主细胞的屏障,在感染和定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Hps能够粘附和侵入多种宿主细胞,如猪肾上皮细胞、猪肺泡巨噬细胞、猪脐静脉内皮细胞以及新生猪气管上皮细胞,一些蛋白如外膜蛋白、细胞致死膨胀毒素、脂寡糖等参与Hps细胞粘附和侵入过程。

降解粘膜表面的IgA  在病原入侵宿主的过程中,宿主的粘膜免疫防御系统发挥着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IgA是参与粘膜免疫的重要抗体,它可以与病原菌及其产物结合,阻断病原菌的粘附素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等,细菌要在呼吸道粘膜定植就需要克服IgA对宿主的保护作用。Hps可以通分泌IgA酶降解猪上呼吸道的IgA从而逃避机体天然免疫从而侵入宿主。

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  Hps强毒力菌株因为具有生物被膜而能够避开吞噬细胞的吞噬。另外,Hps的毒力因子能使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延迟,从而有利于Hps在肺部的存留和增殖。三聚体自转运蛋白VtaA8和VtaA9以及荚膜等参与了Hps抵抗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抵抗血清中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  血液中的补体系统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分,在其调理作用和溶菌活性的协同作用下,补体可以将进入血液循环的病原菌杀灭。细菌造成宿主系统性疾病通常与其抵抗补体介导的杀菌活性相关,逃避血清杀伤的细菌能进一步到达靶器官造成机体损伤。致病性Hps通过逃避血清杀伤扩散到机体其他部位造成纤维素性浆膜炎等系统性疾病。研究报道,Hps的荚膜、外膜蛋白OmpP2、脂寡糖和多糖合成蛋白 CapD等参与抵抗宿主补体系统的杀菌作用。

Hps入侵到宿主机体后,通过大量增殖诱导和促进IL-6和IL-8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引起宿主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征性病变。炎症反应引起一些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得Hps更容易侵入内皮细胞,穿过血脑屏障引起脑膜炎。具有血清抗性的Hps能够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部位,从而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3.小结

对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的研究将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然而,Hps致病的过程需要一系列毒力因子相互协作,仍然还有许多潜在的毒力因子有待挖掘和验证。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仍面临巨大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探索Hps的致病机制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坚实基础。

上一篇:哈兽研:H7N9流感变异株对哺乳动物威胁巨大

下一篇:突破这六个难点,猪瘟净化不是难事!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