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在山东日照市召开的第九届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田国彬就《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做了详细报告。 一、禽流感流行现状 田国彬表示,野鸟在禽流感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迁徙的水禽是目前公认的世界范围内流感爆发和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的分布明显地受饲养模式和饲养环境、水禽的分布、野禽的迁栖路线和季节等因素影响。我国地域较大,有三条世界性的候鸟迁徙路线经过,给我国防控禽流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H5亚型禽流感依旧是2.3.4.4分支的病毒为主,属于高致病性,死亡率较高。 H9亚型禽流感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对鸡表现低致病性,虽有不同小的分支,但不同分支有交叉保护,总体上疫苗防控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毒株的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差别。同时,H9禽流感病毒可提供重组病毒的内部基因,可重组出多个禽流感病毒株,需特别关注。 预防禽流感,除了疫苗免疫之外,还需要加强环境控制,改善兽医卫生条件,冬季注意通风保暖等。 目前H7N9亚型流感对行业影响最大。据2017年2月份卫生与农业兽医部门专家关于我国H7N9防控会商意见,“(一)污染的活禽市场及感染鸡是人感染的主要来源,活禽批发交易和市场销售是病毒的混合、放大和传播的主要机制。”已经明确人H7N9流感与禽有关,但田国彬表示,过分强调甚至炒作接触家禽或吃禽的产品而带来的危害是不对的。 从农业部公布的几起疫情可以看到,北至黑龙江、内蒙古,南至湖南均发生H7N9的疫情,分布较广,开产蛋鸡多发。禽流感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但8月份安徽省滁州发生的黄羽肉鸡禽流感疫情,使我们意识到禽流感防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今年公布的消息,H7N9变异后表现为对鸡高致病性,临床症状与H5类似,死亡率较高,非变异株依旧呈低致病性,症状类似H9病毒。 二、生物安全比免疫更重要 关于防控,田国彬认为,要实行健康养禽,增强禽体的体制和天然免疫力,建立全面落实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饲养为基础,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疫”的观念。 “禽病的综合防控的重点应逐渐以免疫为主向生物安全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的转变”,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具体如下: 1、提倡标准化养殖,实行封闭式管理。避免散养、混养及开放式饲养,实行全进全出。推进优质肉鸡饲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减少发病机会。 2、做好检疫工作。引进任何日龄和用途的鸡时,应进行该病状况的调查,避免引进发病或携带病毒的鸡,必要时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测。 3、建设完好的生物安全设施,加强饲养管理。要防止病原的传入,避免病毒通过运输鸡雏、商品肉鸡、淘汰鸡或鸡粪的车辆以及人员流动带入鸡场。此外,要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好的空气质量、温湿条件,减少应激等等。 4、切实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消灭病原。一切进入生产区的车辆、人员及物品均须经严格消毒。禽流感病毒对消毒药敏感,有效消毒药均可使禽流感病毒杀灭,但必须先彻底清洗。 5、病死鸡随时无害化处理,发生疫情及时上报。 6、活禽市场实行1110制度,是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 7、活禽市场还可考虑旱禽和水禽分区域销售。 疫苗免疫上,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是今年秋季政府唯一推荐使用的疫苗,而且要求对全国家禽(包括水禽)实施免疫。 目前已有8家疫苗企业生产(鸡胚源),还有2家待生产(细胞源)。田国彬表示,H7-Re1株灭活疫苗对2017年H7N9分离株均有非常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建议免疫2次以上最好。他提倡禽流感灭活疫苗和活疫苗配合使用来防控禽流感,其中的活苗是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6已经上市,rLH5-8待上市),至于活苗、灭活苗的免疫先后顺序,影响不大。 |
上一篇:猪蓝耳病防控的难点及有效防控措施